党性与党性分析材料教学目的1、弄清党性的基本内容;2、在改改与创新实践中增强党性;3、掌握党性分析材料的基本格式;4、认真分析自己的党性表现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增强党性的措施。教学方法第一节党性采取讲授式;第二节党性分析材料采取例文式教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导入课题(略)第一节党性一、什么是党性?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最本质特性,它伴随政党的产生而出现,没有政党,自然谈不上党性。党性以极其鲜明的阶级性为基础,是一个政党阶级性最高和最集中的体现。不同阶级的政党有不同的党性。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是无产阶级阶级性最高、最集中的表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的性质以及它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所形成的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点,就是我们党的党性,也是每一个共产党员所应具有的党性,包括以下内容:1)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坚持共产主义信念;3)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4)坚持民主集中制;5)坚持群众路线;6)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党性具有三个特点,一是因政党而异。不同的政党因其代表的社会阶级不同,具有不同的党性。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剥削其它社会阶层,其党性具有强烈的剥削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党性具有强烈的人民性。二是随时代而变。党在每个历史阶段的任务各不相同,党性所要求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革命战争年代,面对敌我斗争、面对你死我活、面对枪林弹雨、面对流血牺牲,党员党性的具体体现主要是英勇顽强、敢于斗争、不怕牺牲。李大钊、夏明翰、刘胡兰、方志敏、江姐、杨靖宇等党的优秀儿女以感人至深的豪语、可歌可泣的壮举,在历史的丰碑上闪烁着璀璨光芒。和平建设年代,面对改革发展、面对经济建设、面对社会转型、面对体制改革,党员的党性也相应变化,主要体现在:坚定不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抵制腐朽思想侵蚀,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同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做斗争;清正廉洁,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等。雷锋、王进喜、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吴大观等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三是由个体而显。“积众木以成林”。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是党的行为主体,是各级党组织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与纽带。党的党性归根结底显现在每一个党员的具体行动上。群众看党的党性,看党的作风,关键就是看一个个具体的党员。党要加强党性,改进党风,就必须从每一个党员开始抓起。由于党在各个阶段的历史任务不同,党性要求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性要求: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清正廉洁,无私奉献,自觉抵制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思想的侵蚀,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关系,同一切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坚持把共产主义理想同党在现阶段任务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二、党性教育与党性修养的基本内容(一)什么是党性修养?党性修养是指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而达到共产党员党性的某种程度,或者可以理解为用共产党员的党性改变自我的过程。党性修养是党员本质的改造,是党员自觉地主动地用党性来改造自己,使自己具备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及其一切优良品质和美德。党性修养又叫党性锻炼,是指党员和党的干部在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各个方面去体现和实践党的性质,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以自身的业绩,为实现党的理想、党的使命而努力奋斗的过程。党性修养问题,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不仅关系到党的先锋队性质和历史使命的实现,而且也是共产党员永恒的主题,是共产党员力量的源泉,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党性修养具有必然性、历史性和长期性。党性修养是任何党员的必修课,党性修养具有时代特征,党性修养永远没有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