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的春秋时期》名师教案一、课标内容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二、学情分析本课开始进入中国古代史的另一个典型的历史分期: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个大动荡时期,春秋战国牵涉的国家、人物比较多,学生容易混乱,社会局面的动荡,深层的原因是经济原因,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使学生理解掌握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重要理论,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三、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运用唯物史观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科学地阐释和理解本课内容。以此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2.学习目标目标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教材知识。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目标2:阅读教材,列表归纳春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状况;对比石器、青铜器,分析出铁器的优势,知道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培养学生从历史现象到历史认知的思维能力。(重难点)目标3:阅读教材,结合史料,通过春秋时期与西周的分封制的对比,理解分封制的瓦解,了解王室的衰微,培养对比分析思维能力。(难点)目标4:识读动画地图《春秋五霸》,明确春秋霸主,结合教材内容归纳总结诸侯争霸的原因;阅读教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讨论分析评价春秋争霸,1/82/8卧薪尝胆-鸣惊人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维。(重点)四、教学活动1・课堂导入师:PPT展示,成语设问:这些成语你都知道吗?都出自哪个历史时期?因何而来呢?(可让个别同学讲述这些成语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春秋时期的这段历史。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学生耳熟能详的成语故事,能够讲述的同学进行简短讲述,通过设问探究这些成语有关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兴趣。2.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1)目录(PPT呈现)本课三个子目: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王室衰微、诸侯争霸3/8动荡春秋时期战国时期春秋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7。年至公元前476年,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B战国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占年.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毎一书而得名。(2)自主学习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问题记录反馈老师。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一一课前预习一一《动荡的春秋时期》自主学习任务单,任务一,《动荡的春秋时期》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3)合作探究PPT展示,教师讲述解释春秋战国的由来: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因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而得名。战国时期,一般是指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公元前7兀年周平王注都洛邑过渡: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早期国家向大一统国家发展,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剧烈动荡和社会变革的转型时期。春秋时期为这一转型时期的开始阶段。这一时期,突出的表象是,王室衰微,诸侯并起,争霸战争连绵不断,国家剧烈动荡。而深层的变化规则是经济的发展,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一历史时期经济方面的状况。>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4/8出示任务:任务二:【小组探究】阅读教材内容,看完后讨论回答问题1、问题2、问题3。♦问题1:列表归纳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问题2:铁制农具与以前的青铜器、石器相比较有哪些优势?有什么作用?♦问题3: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学生反馈,然后老师结合PPT展示,并讲述。问题1:农业手工业商业表现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及漆器制作也有所发展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城市出现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使用问题2:铁制农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