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版word《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设计者:伍晓珍★设计理念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互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主动思考,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习惯。本教学设计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以及材料带动教学内容的讲授,使学生能够充分思维、积极合作、加强交流,学会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获得深刻的理性认识★教材分析本框属于人教版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本框题共由三目组成:第一目主要讲述了什么是文化传播,商人进行贸易活动、人口迁徙和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独特作用;第二目说明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第三目又是在第一、二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上中华文化向外辐射,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同时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进步。我们要自觉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学情分析1、认知起点:高二学生具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能简单对社会上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但没能形成较为完善的认知结构。2、学习兴趣:①对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有了解的兴趣;②对社会中发生的事件有探索的欲望;③对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有认识的兴趣;④对通过活动的方式来获取知识有参与的兴趣。3、学习障碍:①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健全;②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欠缺。③过分依赖多媒体信息,没能形成自我认识4、学习难度:①情感的升华;②实际生活中的践行。编辑版word★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传播的途径,大众传媒的作用2.理解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二)能力目标1.教育学生说明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做文化传播的使者(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明确在保持自己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共同构筑新世纪的多元文化。★教学重难点文化交流、传播的必要性★教学方法利用实例引导法、讨论法、讲授法相结合,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据我所知啊,我们班同学来自许多不同的地方,有四川的,有贵州的,有安徽的,有江西的,有福建的。我们知道啊,不同的地方都有不同的自然风光和风俗人情。今天呢,我们就先来聊一聊同学们觉得的自己家乡比较有趣或有特色的景观或风俗人情。学生活动:举手发言,介绍家乡景观或风俗人情。教师活动:嗯,大家都讲得很好,相信同学们都增长了不少知识。不过同学们知道吗?在刚才我们交流的同时,其实我们还完成了一件与我们今天要讲的课有关系的事情,有没有同学猜到了?就是文化传播。好的,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书本翻开到文化生活第三课第二框题——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板书)。二、进行新课(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板书)编辑版word1.文化传播的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参考课本34页第一段)教师活动:其实文化的传播在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同学们能不能再举些例子?学生活动:根据老师的要求举例子。教师活动:补充例子,如传福音、巡回演唱会等等。根据这些例子呢,我们就可以总结出文化传播的含义了(板书)。请同学们在书上标记出来。2•文化传播的途径:(1)商业贸易(2)人类迁徙(3)教育(4)其它教师活动:我们再来看看文化传播的概念,其中说到,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来传递知识等。那么,这所谓的“一定的方式”指的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下个问题——文化传播的途径(板书)。书本上主要讲了三种途径,即商业贸易、人类迁徙和教育。教师活动: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商业贸易(板书)(参考课本34页第二段)。举例:丝绸之路(参考课本35页方框中的材料)充分体现了商业贸易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教师活动:有人说,当今世界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商业活动已经失去了其文化传播的功能。同学们同不同意这个观点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讲出你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学生活动: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教师点拨:其实这个说法是不对的。举个例子:陈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