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可视化教学与评价实践研究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核心素养为例宁波市姜山中学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也是衡量高中化学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作为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既彰显了化学自身的学科特点,也显现了科学发展的时代色彩。担负着整合初中零散的化学知识,统领高中的化学思维认知,夯实大学化学学科素养的作用。研究在高中阶段如何能够更快、更好、更有效的落实这一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关注薄弱缺陷,构建教学模型1.依托思维诊断,促进素养再生长从初中科学过渡到高中化学学科,高一学生对化学世界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其对化学的认知主要依托宏观辨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高中阶段需要形成稳固的核心素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拥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实现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有机统一。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把儿童能够独立达成的水准与经过教师和伙伴的帮助能够达成的水准之间的落差叫作“最近发展区”准确的找到学生薄弱点,发现其最近的发展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图1为2020级高一11个班级样板问卷调查薄弱知识点分布图。依据问卷调查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核心素养得出知识缺陷与不足,做好初高中的内容、核心素养的培养衔接,根据其最近发展区设计针对性的教学环节,能弥补学生的不足,1-常见的非金属(物2.常见的金届(物理性理性质、化学性頂)頂、化学性厘)吐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工帘见的做f化学准臥物理性质.3.W的溶解性差异4,歿I质的&帘见的酸〔化学性质、物哩1莎强弱比较)3.豹庶的能重吏此灯上学能轻匕成期能.肥举能转也成电能、电能转化成化举能)初中知识宏观辨识微观探析当前发展区混合物与纯净物物质组成不同分子或者原子构成不同物质的分类四大化学物质间的原子的重四大化学反应与氧化还原之间的关系反应转换新组合碳单质物理性质有差异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氯、钠等代表的元素化合物的学习酸、碱、各自独特组成粒子物质间的相互土卜的性质不同转化设计搭建的支架不同颜色的小球的分离及不同物质的卡片的位置摆放用球棍模型、积木的拆卸与组合突出化学反应内在本质和规律课本堆叠、球棍模型不同的排列方式物质的稳固度不同,连接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质间的联系潜在发展区分类观氧化反应的本质特征元素研究的一般方法,元盐类水-2-能快速有效的奠定学生核心素养的基础。例如表1所示。表12•关注三个水平,实现循环共进化学学习存在三种水平:宏观水平、微观水平、符号水平。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把“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置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条目之下,一方面规定了高中阶段学生化学学习水平的层级要求(宏观水平和微观水平),另一方面又要求对化学符号表征有所了解,能从基本的化学符号表征中解读出它们的宏观意蕴和微观意蕴。注重了宏微结合,化学方程式就不再是冰冷抽象的符号,而是赋予了“灵魂”的宏微结合的载体,这样的学习体验不再需要死记硬背,而是富有意义的建构活动。要提升其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度,首先,要帮助学生建构有关化学的一些基本观念(元素观、微粒观、化学变化与能量观、分类观和化学价值观);其次,帮助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有较为清晰的认知,即宏观层次水平的认知,如物质的状态、颜色、气味以及发生化学变化的事实。再次,分不同层次水平帮助学生通过动画、实验、模型搭建等手段实现微观层次水平上的认知,通过对原子、分子、离子等认识,对发生的化学反应事实从理论层面给予合理的解释,最后将内化后的知识通过符号表征等手段形成图2特定的含义,实现宏观现象微观剖析,微观结论指导宏观的化学实践。根据这一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可实现三者的微循环,有效的实现核心素养的构建。如图2所示。3•构建高效模型,实施动态培育演绎“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内涵,不是两者简单的加和,而应是显示其是互相联系的统一体,是动态的演绎变化过程。所以针对该素养的教学设计也没有统一的方法,只有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