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细菌》教学设计VIP免费

《细菌》教学设计_第1页
1/7
《细菌》教学设计_第2页
2/7
《细菌》教学设计_第3页
3/7
1/7《细菌》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作用1.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分布广博的细菌和真菌》的第二节内容。在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中,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检验例外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已初步掌握细菌和真菌培养的大凡方法,并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学会区别两种菌落的方法,从感观上对细菌有了初步的认识,并通过探究实验了解了细菌的分布和生存条件,而本节则从微观的角度引导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生理特点、分布特点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要求学生学会描述细菌的主要特征(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等),为学习第五章《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打下基础,同时为日常生活中细菌性传染病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2.细菌是生物界中一类严重的生物,了解细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生物世界。教材通过细菌发现的过程,阐明了科学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这一观点。通过介绍巴斯德实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的思维和精致的实验基础上的。细菌的个体很小,观察它的形态需要在高倍显微镜和电镜下才能观察到,教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了解了细菌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相比较,细菌突出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没有叶绿体,这就决定了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细菌靠分裂生殖,细菌的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等特点,使其几乎无处不在。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细菌在自然界中所起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2.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1)了解细菌的发现过程。(2)通过观察描述细菌的形态类型、结构特点。(3)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4)结合生活实际,推测细菌的生殖方式,认识到细菌繁殖速度很快。2/72.能力性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和归纳与总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思考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3.情感性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研究观念,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发现不仅仅需要知识的积累,还有毅力、自信心的考验,培养学生严格的科学态度和心爱科学的情感。(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完善学生的人格品质。(3)重视搞好个人卫生。3.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1)细菌的基本形态。(2)细菌的结构特点。2.难点:细菌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不管学生的理解水平、学习能力、发展需要相同与否,《细菌》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很抽象的,看不到、摸不着,要想达到教学目标,就必须给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图片或者是视频演示,因此可以借助于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给学生提供思考的依据,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三、教学策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促使学生观察思考、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达到自主获取知识的的目的。四、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导入新课3/7教师:出示苹果衰弱图片并设问日常生活中,你见过这种现象吗?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学生:因为有细菌的存在,使水果衰弱了。教师:细菌,一个同学们都很熟悉的字眼,但你对它了解吗?细菌究竟长的什么样?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它秘密的面纱。二.阅读细菌发现资料,分析实验,汇报总结教师: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细菌的存在,那么细菌最初是怎么被发现的呢?(教师课前准备好《生命科学史》资料,供学生查阅)学生根据资料,进行总结:学生1:第一个看到细菌的人不是什么科学家,而是荷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的管理员,他的名字叫列文虎克。他从小就迷上了自己制作放大镜,他磨制的镜片可以将物体放大200到400倍。用这些镜片,列文虎克观察了很多东西,他将观察到的景象绘制成图画寄给英国皇家学会。从这些图画中人们第一次认识了各种形态的细菌,英国皇家学会还选举他做会员,相当于我们的科学院院士。学生2:很长时间人们一直不知道细菌是从那里来的。人们观察到衰弱的牛肉汤里有很多细菌,就认为细菌是从肉汤里自...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细菌》教学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