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在街镇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活动推进会上的讲话同志们:开展“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活动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精神,探索创新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方法,形成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4月28日,市委组织部专门召开了“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活动推进会。5月16日,区委常委会专门研究了推进这项活动的措施,明确要求从区级机关、委办局和街镇三个层面进行推进。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镇、社区(街道)、园区“相聚在党旗下――走进基层、服务群众”现场推进会,就是对这项活动的再动员、再部署。刚才,杨行镇党委和张庙社区(街道)党工委介绍了“三联系、六满意”和“楼组党建”活动的经验和做法。我认为,这些都是开展“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活动很好的载体,希望大家能学习和借鉴好他们的经验和做法,推动工作。下面,我就开展“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活动,讲三点意见:一、开展“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活动关键点在于构建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开展“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必须克服临时观念、阶段性的观念,而要着眼长远,认真谋划,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我们要通过建立和健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各项规章制度,构建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和长效机制。市委和区委强调,要在活动中建立起联系服务群众的“三访”工作体系,即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要长期“走访”;机关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定期“下访”;党政领导班子、党代表、党员人大代表、党员政协委员要轮流“接访”。关于“三访”工作体系的建立,我谈三点想法:一要充分认识到建立“三访”工作体系是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的制度保障。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要把了解、反映、表达群众诉求作为服务群众的重要前提,多渠道、多途径地了解群众意愿、畅通群第1页共5页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三访”体系的建立和落实,是要从制度保障的层面上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通过倾听群众呼声,知道老百姓想的是什么、愁的是什么、盼的是什么,从而保证党和政府获得的信息与情况是最真实、最可靠的,使党委政府在决策中更好地体现群众的意愿,做到更好地关注民生、解决民生问题。二要充分认识到建立“三访”工作体系是规范党的群众工作载体的有效途径。在市委提出“三访”工作体系前,我们已经有了不少开展群众工作的载体。关于“走访”,我们在2004年就开展了“为民地图”活动,做到走访责任明确化,走访活动经常化;关于“下访”,我们2002年就在全区处级以上干部中开展了“察民情、解民忧”活动,2003年还在全区推广了“一线工作法”;关于“接访”,我们一直坚持了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应该说,这些群众工作载体和方法,切实提高了我区各级党组织开展群众工作的实效性。建立“三访”工作体系,要求我们对现有的群众工作载体和方法进行梳理,并规范成制度,纳入到工作体系中,使群众的利益表达渠道更为通畅,并有保障。三要充分认识到建立“三访”工作体系是夯实党执政基础的长期需要。刚才,杨行镇党委在会上介绍了“三联系、六满意”活动。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注重把群众的呼声引入到党委、政府的工作决策和部署中来,畅通了“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渠道;另一方面,就是高度关注民生问题,活动把民生问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使人民群众表达的意见和建议能够最大限度地予以解决。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的领导和执政链条中的重要环节。新形势下,街镇党建工作必须重视群众利益诉求,自觉充当群众利益表达的主渠道。否则,群众利益表达渠道不畅、沟通失灵,必然导致民意堵塞,影响社会稳定,最终影响到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二、开展“走进基层、服务群众”活动着力点在于构建上下联动多部门协调协同的工作机制如果说,建立“三访”体系的目的是解决“走进基层”的问题,那么建立“三个方面”机制,则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服务群众”问题。在建立自助互助服务机制上,要切实发挥党员第2页共5页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开展互助合作活动,把一些可以在基层、在萌芽状态解决的问题及时解决好。在这方面,我们可依托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