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资料中国古典舞教学中手臂的训练摘要:中国古典舞教学是舞蹈教学中比较难教的舞种之一。手臂的训练又是中国古典舞教学中最重要的核心之一。笔者在长期的舞蹈实践与教学中,总结出一套针对中国古典舞手臂训练的教学方法。此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已有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从手臂的基本位置、指的训练、腕的训练、肘的训练、肩的训练五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对中国古典舞教学尽自己的一点儿微薄之力。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舞蹈教学手臂训练中国古典舞的手臂是―个复杂而极富表现力的部位。由于手臂具有运用灵活、支配自如的特点,使得它成为整个身体动作中被发展得最丰富,也是最优美的一部分。“手臂动作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在传情达意方面有着极为细腻的表达方式和动人的艺术魅力。并且,还有着自己独立而完整的表现程式。尤其在古老的东方舞蹈中,这一特点更为鲜明”。①我国戏曲艺术中对手臂动作的发展和运用,其形式之多,让人眼花缭乱。仅手掌运动的形态描述就有各种各样的形容。如:切、分、盖、推、摊、提、压、撩、绕、盘、转、抹、劈、托、穿等等。著名戏曲表演大师梅兰芳就总结出上百种手的造型。通过若干表演艺术家的积累、总结发展、越发使得戏.Word资料曲舞蹈中的手臂动作多姿多彩,在表现力上独占优势。同时也增强了它的表演难度。一个没有经过专业化训练的演员,是不可能很好地支配和运用于臂动作的。身韵在吸取大量的戏曲身段和武术的同时,训练上要根据舞蹈发展的需要,从科学性、系统性及训练性等方面去重新认识和整理传统中的手臂动作。比如传统教学中的许多口诀,体现了在审美上、动体现范上以及动作方法上对手臂的严格要求,是供我们研究分析、建立手臂训练教材的极好基础。“六方圆满、三节白然、手、眼相随、大方舒展”这是对手臂动作的总的要求。还有很多很细致的要求如对手臂的形,讲“形圆”,动作过程则要“残圆”,“形圆接线圆,线圆落形圆。”避免僵直,但又忌过于弯曲,要做到圆而舒展,又如对“劲”的要求,“虽发力于腰,必须达于梢”。意即在动作过程中,力量要一直贯通到手指尖上,反对将力量停留在肩或大臀上,形成笨拙、僵硬的状态。一、手臂的基本位置要使学生树立手臂在运动过程中基本位置的正确概念,必须从一开始学习舞蹈时就教给他们,并反复进行练习,形成习惯,直到巩固下来为止。准备位:双背手,两手手臂在身后轻靠于髋骨上。下侧位:简称―位。手垂于体侧,离骨盆约12公分。平侧位:简称二位。手在体侧抬与肩平,开度与胸平。上侧位:简称三位。手上举于体侧上方,离头约16公分。体前位:简称四位。手位于胸前,高度抬与肩平,.Word资料与胸形成90度直角。肋旁位:这个手位男性应用多于女性。手臂在以上位置上有两类基本造型。一类是圆式,一类是直式。圆式手臂的造型又根据肘关节的旋内和旋外分内外两种。直式手臂同样有两种,一是保持手臂的自然伸直状态,肘与腕关节无任何动作。例如在翻身一类的技巧中,大都采用这种直式手臂的造型。另一种是肘关节外旋时,这种直式手臂的造型在―些舞姿造型中也常运用。但圆式手臂在训练中应用最多,因为这类手臂造型变化多而复杂,不容易定型。学生掌握起来困难比较大。另一方面,圆式手臂又突出地反映了古典舞手臂造型的风格特征。所以,作为基础训练应多练这一类型。下面将圆、直两种手臂在几个基本手位上的造型举例如下:第一,一位。肘内旋。手臂呈半圆弧线,两手握拳或做掌、伸腕。简称“圆一内”,俗称提襟。肘外旋,肘关节微弯称“圆一外”。第二,二位。肘内旋,手臂呈半圆弧线,伸脆翘指,简称“圆二内”,俗称山膀。肘外旋,肘关节微弯,伸腕翘指。简称“圆二外”。第三,三位。肘内旋,手臂呈半圆弧线,伸腕翘指,简称“圆三内”,俗称托掌。肘外旋,肘关节微弯,伸腕翘指。简称“圆三外”。第四,四位。肘关屈,内旋、手掌于虎口处对身体正中,手腕无屈伸动作,简称“圆四内”,俗称按掌。肘关屈,外旋,手拿的外侧(小指)对身体正中,手腕无屈伸动作,翘指,简称“圆四外”。“直一外”.Word资料至“直四外”的手臂形态,除了在位置上有所不同外,只要把肘关节外旋即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