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1-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强化作业岳麓版必修3基础巩固1.西汉初期,“无为而治”思想曾一度盛行,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观原因是()A.西汉初年经济残破B.这一思想适应了休养生息的需要C.该思想是一种消极无为的思想D.这一思想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局面【答案】B【解析】干扰项是A项,A项是客观原因。2.董仲舒在《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答案】D【解析】仔细解读材料,“有善质而未能善”说明董仲舒主张“民性本善”,“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意在主张君权神授。3.冯天瑜等著的《中华文化史》对董仲舒学说的评价有这样一段描述,“……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以下哪一学说对上述的影响最大()A.“大一统”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三纲五常”D.“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答案】C【解析】“三纲五常”的观念被统治者用来维系专制统治,是对人的自然欲求的一种扼杀,对人性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形成了我们民族性格中的诸多阴暗面。4.相对于先秦儒学,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成为新儒学,“新”的主要体现是()A.人定胜天B.独尊儒术C.天人感应D.实行仁政【答案】C【解析】“天人感应”是改造后的新儒学的基础。5.汉初,萧何死后,曹参为相,他对萧何制订的制度一律照搬,这就是“萧规曹随”。“萧规曹随”的做法,明显与下列哪一学派的政治主张相符()A.墨家B.儒家C.法家D.道家【答案】D【解析】“萧规曹随”体现了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6.电视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治国思想的核心来于()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C.佛家学说D.法家学说【答案】A【解析】汉武帝的治国思想是改造后的儒家思想。7.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总结其辅佐宋太祖赵匡胤治理天下的经验时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孔子思想成为中国古代统治阶级治国的正统思想是从何时开始()A.战国时期B.西汉C.唐朝D.北宋【答案】B【解析】西汉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8.“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最能体现这句话的意思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C.“春秋大一统”D.三纲五常【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中“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可知主要是由于董仲舒新儒学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影响,而随着儒学的神圣化,孔子的崇高地位也随之确立。9.西汉时,辽宁东高庙和长陵高园殿失火,董仲舒认为两处火灾是“天意”,“天”告诫皇帝应该杀掉那些不听话的诸侯王和不正派的高官。由此可见,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是()A.“天人感应”B.“制天命而用之”C.“君权神授”D.“大一统”【答案】A【解析】依据史论结合的原则,火灾是“天意”的主张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10.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答案】C【解析】题支必须与题干完全对应,才有可能正确。D项没有表述出关系,排除;B项中的适应专制统治不符合“大一统”这一题干限制条件,排除;A项把两者的关系表述反了,排除。11.中国古代君主有颁布《罪己诏》的传统。其内容一般是君主反省自己的德行和政策。唐德宗曾颁《罪己大赦诏》曰:“天谴于上而朕不悟,不怨于下而朕不知。”与上述思想有关的派别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答案】A【解析】题干中的主要思想是“天人感应”,这是儒家的思想。12.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