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明辨是非(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1.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①2.按照我国传统的说法,正月初七是人日,而初一至初六是包括马牛羊鸡狗猪在内的“六畜”日。那么与正月初一相对应的动物是羊。()√②3.孩子们是盼望过年的,因为在除夕之夜,可以从长辈那里得到压岁钱。给压岁钱的习俗从汉代就开始了,它最初的含义是祝福安康。()解析:压邪驱鬼×②4.汉族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①5.古代祭祀时把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做“牺牲”。体全的牲畜叫“牺”,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牲”。()解析: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牺”,体全的的牲畜叫“牲”×②6.父母之死的讳称有:见背、弃养、圆寂、孤露等。()解析:圆寂是佛道徒之死的讳称×②7.拜礼中,空首是臣下拜君之礼。()解析:空首是国君回臣下之拜×①8.戏剧脸谱中白色的脸象征忠勇、正义、威武、庄严。()解析: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①9.“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丈夫把头发束起来。解析:“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①10.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唐以后,每个皇帝才都有了庙号。()√②11.谥号分为美谥、平谥和恶谥。()√①12.《百家姓》中没有“肖”这个姓。()√②13.藏族的传统乐器是冬不拉。()解析:藏族的传统乐器是札木聂×①14.三冥节指的是清明节、中元节和下元节。()√①15.六畜一般指六种家畜:马、牛、羊、猪、狗、鸡。()√①16.“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桃、旧符”指的是画着门神的桃木板。()√①17.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①第二部分慧眼识珠(单选题,每题1分,共35分)单选题括号一律用中文字符并且中间空两格()。1.春节也叫“过年”,传说和一种叫做“年”的怪兽有关。人们为春节所做的一些准备和活动,据说也和驱赶这种怪兽有关。下列活动和“年”这种传说无关的一项是:()。D①A.放爆竹B.守岁C.贴春联、挂年画D.吃饺子2.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是在:()。A②A.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始B.每年秋天C.清明后10天D.端午前3.傣族饮食中,最具特色的是:()。C①A.糯米饭B.菜团C.竹筒饭D.糍粑4.我国古代过春节,一般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的祭灶就开始了,这一天也叫做“小年”,而人们通常用来祭祀灶王爷的食物是:()。B①A.元宵B.麦芽糖C.腊八粥D.饺子5.下图是电视剧《红高粱》的剧照,图中人物在:()。B②A.拜孔子B.祭酒神C.干旱求雨D.拜师6.农历腊月初八是为了纪念下面哪一个人物:()。D①A.太上老君B.玉皇大帝C.齐天大圣D.释迦摩尼7.人们因为()称妇女为“巾帼”。A②A.妇女戴的头饰叫巾帼B.妇女善于织造C.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女子的典故D.源于一个叫巾帼的地方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屠苏”指的是:()。C①A、苏州B、房屋C、酒D、庄稼9.“拱手而立”表示对长者的尊敬,一般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A②A.双手胸前相合左手在外B.双手胸前相合右手在外C.双手交叉D.双手握拳相对10.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C②A.早上B.中午C.傍晚D.晚上11.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A②A.孔子和孟子B.老子和庄子C.孔子和庄子D.孟子和老子12.吃年糕的习俗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②A.伍子胥B.范蠡C.屈原D.苏东坡1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②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14.下列谥号属于怜惜性平谥的是:()。C③A.庄、武、文、宣B.怀、哀、懿、襄C.怀、思、闵、悼D.怀、哀、闵、灵15.下列谦称属于读书人自谦词是:()。A①A.晚生B.不谷C.在下D.寡16.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一般被称为:()。D②A.豆蔻B.束发C.总角D.垂髫17.黎族的独特乐器是:()。C②A.伽耶琴B.马头琴C.叮咚琴D.鹿笛第三部分火眼金睛(多选题,每题分,错答或漏答不得分,共15分)1.中国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