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历史高考体验3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新人教版必修31.(·重庆文综)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A项错误,因为“”司南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B项错误,因为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出现于西汉,而蔡侯纸出现于东汉,并不是最早的纸;D项错误,因为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宋朝。故选择C项。答案:C2.(·江苏)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卷。观察下面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楷体汉字执王臣劓甲骨文A.楷体汉字形态直接演化于甲骨文B.楷体汉字飞舞飘逸便于抒情达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识读的刻画符号D.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解析:本题考查古代的文字演变,意在考查学生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题目中的甲骨文和楷体汉字之间的形体关系,可以看出甲骨文具有现今文字的某些特征,所以D项正确:A、B两项不符合史实,楷体字是由隶体字演变过来的,楷体字端庄严谨而不是飞舞飘逸;C项错误,甲骨文是可识读的。答案:D3.(·四川文综)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中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草书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选项中的四幅书法作品分别为行书、隶书、篆书、草书。故D项符合题意。答案:D4.(·新课标全国文综Ⅱ)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解析:本题考查史家撰述历史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运用历史材料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所述,司马迁根据游历各地时听到的人们传颂的黄帝的事迹,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即选择记述可靠的内容,编成黄帝的事迹,这反映了司马迁严谨的治史态度,同时也说明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叙述错误,均应排除。答案:B5.(·新课标全国文综Ⅱ)“…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文学发展的原因,意在考查学生准确掌握材料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清时期,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繁荣,市民阶层的队伍不断壮大,为适应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小说的创作发展繁荣起来。题目材料反映了小说受到市民阶层的欢迎,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小说传播宗教的内容,也没有反映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故其他三项错误。答案:C6.(·浙江文综)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解析:本题考查史学观点,意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可知,题中材料说明考古发现能够佐证文献材料的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