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综合检测题新人教版必修3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下列说法与事实不符的()A.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B.生态系统各个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进行的C.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必须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D.生态农业利用了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提高了能量在各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中,信息传递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生态农业利用了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的原理,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没有提高能量传递效率。2.年3月初,云南发生严重火灾,据气象专家介绍:此次火灾的发生与丽江长期持续干燥的天气有关,这也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种表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全球气候变暖的直接原因是排放大量二氧化碳造成的温室效应B.此次森林大火可能导致局部气候的变化C.大火过后森林的恢复过程将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D.本次大火对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没有影响[答案]D[解析]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较强,恢复力稳定性比较弱,火灾过后森林的恢复过程将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本次大火过后,将使某些生物失去栖息地,从而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3.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个事实说明()A.生命活动必须依靠信息的传递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所有生物都有信息传递D.信息传递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故选B。4.下图为自然界碳循环的示意图,图中与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密切相关的标号为()A.②③B.④C.⑥D.⑤⑦[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5.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而实现的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在受到外来干扰后,能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其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自动调节的能力是通过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来实现的。6.上图是我国北方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传递方向,字母表示碳传递途径。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的是()A.碳从植物体流入动物体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物B.a途径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b、d、g途径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C.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D.如果图中的字母表示碳元素传递的数量,则夏季a、b、c、e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a=b+c+e[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可知:a代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b代表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c代表动物同化的有机物,e代表绿色植物流向分解者的有机物。在夏季,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除了上述去路外,还应有一部分留在植物体内即未被利用的有机物。故a>b+c+e。7.下列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是()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C.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D.播放集群信号录音招引鸟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捆扎稻草人驱赶鸟类属于信息传递,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利用了化学信息传递;播放集群信号录音招引鸟类利用了物理信息传递;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不属于信息传递。8.如图食物网中有三种生物分别为A、B、C,假设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要使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