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发言提纲)隆阳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XX县区隆阳区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张文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为确保群众基本文化权利的实现而进行的制度设计和体系建设,其目的在于丰富精神生活,传播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隆阳区以“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为指导思想,确立文化转变观念,在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上由资源向资本的转变、在文化建设方式上由基础向基本的转变:实施做实基础、做强体系、做大产业、做硬队伍、做出特色,主动抓好文化与旅游、文化与城建、文化与科技的三结合,同时将通过已有平台网络,广泛传播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态度和方法,力图实现文化服务站点化,群文活动大众化,文化产品市场化、广播电视网络化、体育竞技健身双重化、新闻出版规划化的目标。1.隆阳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现状“十一五”以来,隆阳区紧紧抓住党的十七大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战略决策和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强省的良好机遇,明确提出“文化旅游名区”的发展战略,以做足文化为中心,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为指导思想,抓硬件,促软件,抓重点,出特色,全区文化实力逐年攀升,初步探索出了一条既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又独具隆阳地域特色的文化发展路子,形成了文化建设促进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推动文化发展的良性循环局面。1.1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区文化馆、图书馆达部颁三级标准;建成达标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9个,在建10个(芒宽乡综合文化站为达标后扩建);投资3亿多元在北XX县区新建了全省一流的奥体中心;建成67项农民健身工程和13条健身路径、3个健身乐园、6个第1页共5页村级文体活动广场;板桥青龙广场、芒宽民族文化广场、潞江泼水广场、丙麻文化广场也先后建成;村级文化室、农家书屋基本实现309个村全覆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区支中心1个、乡镇服务点15个、村级服务点199个。这些文化、体育设施成为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布局合理、覆盖城乡、便民亲民的大众化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1.2群众文化空前活跃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社区文化、乡镇文化和农民自办文化等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方式手段不断创新,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假日文化、旅游文化、“欢乐乡村大家乐”广场文化等品牌文化活动全面启动,品位不断提升。商贸旅游节、哀牢犁耙会、芒宽火把节、潞江泼水节等大型活动特色浓郁、大气磅礴,博得了各界人士、中外宾客的高度赞誉。1.3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一是认真组织开展非遗普查,及时深入挖掘整理有价值的项目。二是积极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承人、传承基地,不断完善申报、评定、传承、保护工作办法。三是制订项目分级保护规划,对重点非遗项目采取建立传承基地、明确代表性传承人的形式予以重点保护。四是全面完成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并通过各级验收,复查不可移动文物46处,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21处,新公布区级文保单位64处。对重点文物光尊寺保护单位进行了抢救性修缮,制订了玉皇阁、张志淳墓、汉营古城等重点文物的抢救性维修方案。1.4广电事业成绩斐然截止2011年10底,先后投资数千万元,建成癞石头山广播电视无线发射转播台1座,农村应急广播9套,完成“村村通”安装64620套,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6.5%和95.81%。成立了区级“村村通”管理服务中心及辖区18个乡镇(街道)维修站,区财政每年安排50万元专项经费。隆阳新闻中心自办一套电视节目,全天播出时间均在18小时以上。1.5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第2页共5页五年间,在公共场所和居民小区安装配备了健身路径10条,为67个村(社区)建起了农民健身工程,建晨晚练点380多个,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96人。扶持10个体育协会。参加体育锻炼人口达40%以上,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为96%,国民体质检测率达35%。我区还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体育先进县(区)”,移动公司保山分公司、永昌街道交通社区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板桥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