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史学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特征艺术史是记录、叙述和研究绘画、书法、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的起源、演变过程和发展规律的学问。艺术史学则是以艺术史籍或艺术史文献为对象,探讨有关艺术史的观念、理论以及艺术史的发展规律和写作方法的学问。在中外艺术史的研究历史过程中,艺术史家以及部分研究艺术的历史学家、美学家、艺术理论家和批评家都曾分别提出过有关艺术发展历史的理论思想和观念方法,是艺术史学史和艺术史学理论的宝贵资料,并由他们建立起艺术史学科。中国艺术史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献史料,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开掘。一、中国艺术史学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艺术史的国家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论语》中就记载孔子有关“绘事后素”的言论,《庄子》载有宋元君将画图有一被认为是真画者的画师“解衣般礴”的故事,《考工记》则有“画缋之事杂五色”对绘画与色彩的记载。在汉魏六朝由于书法和绘画艺术的发展,对文字书法发展历史的记载和研究成为现实需要,而在书品画品、书论画论中也记载了书画家及作品,中国美术史学在汉魏六朝已经萌芽和产生。在唐代出现了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建立起系统性很强的绘画史体系,在宋代又有郭若虚续接《历代名画记》而写作的《图画见闻志》,以及邓椿续接《历代名画记》和《图画见闻志》而写作的《画继》,由此可见中国绘画史家记录和叙述中国绘画历史的意识是何等强烈。在唐宋时期中国美术史学科(主要包括绘画史和书法史)已经成熟,在元明清又得到进一步发展,进入20世纪后,中国现代形态的美术史学科又得到新的发展。这说明中国美术史学渊源流长,从先秦到当代从未中断,这在世界上也是鲜见的。汉魏六朝艺术创作的繁荣刺激了这一时期的艺术品评和艺术史学的产生与发展。汉魏六朝书画创作取得巨大成就,西汉秉承秦朝,通行文字为小篆,隶书在东汉已高度完善,并出现草书,到两晋行书大盛。这一时期著名书法家有崔瑗、张芝、蔡邕、钟繇、索靖、陆机、王羲之、王献之等。同时总结书法创作理论、品评书家作品及记录书家的书法理论、书法品评及书法史得以产生,取得一批成果,如许慎《说文解字序(叙)》,蔡邕的《笔论》、《九势》,钟繇《用笔法》,卫恒《四体书势》,卫铄《笔阵图》,王僧虔《论书》和庾肩吾的《书品》。在中国的视觉艺术中,绘画、书法与文字紧密相关。中国的美术史学观念首先在书法与文字领域中萌动,虽然唐以后,绘画成为视觉艺术的主流,但在汉魏六朝书法似乎更为重要。汉魏六朝书法创作发展很快,涌现出不少书法家,所以在南朝时记录书法家成为一件要事,甚至皇帝也需要了解古今书家。王僧虔就受皇上圣诏而著《答(采)古来能书人名》,袁昂亦奉粱武帝萧衍之诏而撰《古今书评》,而梁武帝萧衍则自作《古今书人优劣评》,此外还有王?帧豆沤裎淖种灸俊贰D铣?梁代虞和的《论书表》、和北朝后魏江式的《论书表》,这二表都是以“表”的形式上书皇上,论述和品评历史上书法家和作品,也包括作者对时下书法创作的看法。帝王的重视无疑极大地推动了书法创作和书法史论的研究。在绘画方面,则有后魏孙畅之的《述画》、东晋顾恺之的《论画》、南齐谢赫的《画品》和南陈姚最的《续画品》。在南北朝时期,对书画史的记录,主要表现在“论”、“表”、“评”、“品”、“述”、“叙”这些文体中,还没有直接将书画和“史”直接联系的著述,但在这些关于书画的“论”、“表”、“评”、“品”、“述”、“叙”中,则有大量关于书画史料的记录,是美术史的重要资料。综观上述关于书画的史籍材料,我们认为,在汉魏六朝中国美术史学已经萌芽和产生。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艺术史学建立的标志是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实际上《历代名画记》应视为我国艺术史学科成熟的一个代表,因为它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绘画史学体系。但我们认为中国艺术史学的萌芽和创立应在汉魏六朝。即使在唐代,在张彦远之前也有裴孝源的《贞观公私画史》、彦的《后画录》等。在唐代关于书画的品评在南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张彦远之前,出现了李嗣真的《书后品》、《画后品》和张怀的《书断》、《画断》。李嗣真的《书后品》在庾肩吾的《书品》“大等而三,小列而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