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问题导学”促“高效课堂”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郭敏【摘要】:构建并开展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面临的问题,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从而激发其学习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将有利于学生思维潜能得到最大化的挖掘,极大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要以“问题导学”为抓手,加强学生的问题交流意识,采用双向的问题对话形式、将问题进行有机拓展,对问题进行实际调查。这样的课堂必将是生动的、生成的、生活化的、充满生机的课堂,也必然是高效的课堂。【关键词】:问题导学高效课堂问题交流问题对话问题拓展问题调查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它相对于课堂教学的无效性和低效性而言,要求教师能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以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从笔者所从事的高中政治学科来看,目前传统的政治课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死板的教学,空洞的说教完全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它不仅造成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负担加重,更泯灭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极大地妨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无论是为了新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理念,还是为了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具有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的人才,高效课堂建设都具有紧迫性。那么,高效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究竟该是怎样的呢?如何构建高效的政治课堂呢?我认为完全可以“巧借东风”——目前我校正构建并开展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以教师设置课堂中心问题为把手,以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为平台,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面临的问题,主动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从而激发其学习主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个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不断发现新的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绝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它需要通过师生之间以“问题”为连接点的对话、合作、交流等多种课堂方式,主动探索获得问题的答案。这绝不是教师填鸭式的灌溉,也不是学生消极被动的接受,而是学生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学习,它将有利于学生思维潜能得到最大化的挖掘,极大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实现一种有效的课堂教学。那么,我们该如何以“问题导学”为把手,构建高效的政治课堂呢?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四种具体研究方法:1.问题交流——“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据说,在国外,一些人热衷于在中国餐馆举行会餐,因为餐桌上有一块可以旋转的圆盘摆放美味佳肴,圆桌呈现出来的柔和感使就餐者很容易产生“亲切的关系”、“融洽的气氛与感受”,人们便把对圆桌所产生的心理效应简称为“圆桌效应”。“问题导学”的课堂中就应该充分运用这种“圆桌效应”,通过打造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加大兴趣激发、启发诱导、鼓励思维的力度,使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灌输为主动求知探索,让学生既能在“圆桌”上享受到美味,又能在“圆桌”旁的谈笑风生中获得思维上的拓展。高三下学期的教学中,我尤其侧重了这一方法的运用。这一时期,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已经比较充足,而时政和热点问题又一个个接踵而来,为了应对高考侧重分析问题能力考查的需要,我充分利用每节课的前5分钟,每天轮流由一个学生提出他非常关注的事例,接着请其他学生用自己学过理论知识进行点评,最后我再运用教材知识引导、帮助学生提高理性认识。半1年来,关于“科学发展观”、“节约型社会”、“荣辱观”的讨论,经常弥漫着我们的课堂,更有同学谈到“学生的德育量化考评机制”、“新课程与未来高考”等很多和自身相关的问题。通过这样的角色互换,我发现,不仅学生的视野大大开阔了,而且观察问题的敏锐性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都得到了提高。当然,教学相长,我也从中获益良多,真是“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2.问题对话——“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们“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增强了,一切从学生“学”的角度和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