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江苏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八章第一节,第62—63页。二、设计思路:乘法口诀类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就容易显得干瘪、乏力,学生学习起来也会觉得枯燥、无味,教学效率相对就要低的多。由于学生已学过6的乘法口诀,已掌握了一些编制口诀的经验和方法,于是,教学中我就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从《课标》要求出发,一方面运用一些儿童化的富有激励性的语言和学习情境来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积极实践,勇于探索,经历一个“做数学”的数学活动过程,放手让孩子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总结归纳7的乘法口诀,从中得到理解,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教与学的目标。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创编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使学生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进一步掌握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会根据乘法的意义编口诀。2、使学生学会7的乘法口诀,熟记7的乘法口诀,理解含义,并能运用口诀正确计算,会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体验自编口诀成功的乐趣,引导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体验乘法口诀有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4、引导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渗透优化的思想,初步学会运用类推方法学习新知识。四、教学重点: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五、教学难点:能记住7的乘法口诀特别是五七三十五和六七四十二。六、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具、卡片等七、教学过程:1、检查复习(1)背1—6的乘法口诀(2)读题说得数,并说出用哪一句口诀。12×4=3×5=6×6=4×6=5×6=6×4=3×4=4×3=2、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同学们,你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吗?青蛙妈妈听说孩子们在找自己,就赶紧动身来找自己的孩子了。今天我们就来看看青蛙妈妈是怎样找她的孩子的?她找到了没有?每次找到了多少个孩子?你们想知道吗?她的这些孩子啊都和我们数学中的一个数有关,那就是7,引入7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3、感受情境,探究新知(1)青蛙妈妈一共七次找到她的孩子,每次找到的孩子数如图(打开课件展示七副青蛙找到自己孩子的图象,分别是7,14,21,…..49,排列整齐,每排七只),同学们你能替青蛙妈妈算出她每次找到孩子的个数吗?(2)同学们可以在小组内依照屏幕图,按照青蛙妈妈每次找到孩子的数量和规律自己动手用小棒摆出来。(3)填表找到孩子的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第7次每次孩子的个数74、独立创编、合作交流,编写出7的乘法口诀。(1)同学们观察自己填好的表,说一说填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2)在计算青蛙妈妈第3次找到孩子的个数时你是怎样计算的?第4次第5次呢?等等。你能根据填好的表格列出乘法算式吗?板书1个71×7=72个7相加2×7=143个7相加3×7=214个7相加4×7=285个7相加5×7=356个7相加6×7=427个7相加7×7=49(3)你能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小组讨论交流。“在小组里说说你是2怎么编的,看一看同伴中有没有更巧妙的方法,别人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发?也可以修改自己的方法,使自己的方法更好!”(4)全班交流:哪个组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的方法?(其它组补充)学生到屏幕前展示编写方法及得到的口诀。(5)观察7的乘法口诀,你觉得有那些特点?寻找一个自己觉得最好记的方法。(6)识记口诀,用对口令等各种方式。5、在生活中应用乘法口诀。(1)想一想练习教科书62页(2)计算下列各题,小组讨论特点,并说明用了哪句口诀3×7+74×7+75×7+77×54×77×46×77×65×7(3)青蛙妈妈也学会了乘法口诀,可她不知道怎么用。谁能举个例子让青蛙妈妈看看!学生举生活中的事例,其他学生先写一写,再说出是几个几,怎样列式,用哪句口诀。6、课堂小结。同学们青蛙妈妈找到她的孩子了吗?你能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数学知识描述以下吗?同学们生活中有这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咱们今后一定要把乘法口诀学好、学活,你就能发现更多生活中有趣的问题了。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中有两点让我感受比较深:一是由于为学生创设了童话情境,把青蛙妈妈带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