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课有效教学之我见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借助文本,理解和体验文本的价值;借助文字的阅读,积累语文知识,训练语文技能提升人文素养。有效地进行语文阅读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使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分析、收集、处理与文本相关的课文信息和生活信息,并形成独特的感悟、体验和情感。笔者就小学语文常态阅读课有效教学的策略谈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一、潜心钻研文本,注重预设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从而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要实施有效教学,首先要做到明确目标,深入钻研教材,巧妙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应正确到位地理解文本,把握价值取向。若对文本的解读把握不甚到位,就会大大削弱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难以进入情境。1、钻研课文题目——牵一发而动全身。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钻研教材先要琢磨题目,有些题目不仅反映了课文主题,而且暗示了行文线索,是学生理解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的第一级台阶。利用文题设疑求答,能激发他们阅读课文的兴趣和欲望。在钻研教材时,先和题目对话,从课题出发,扣住突出反映题眼的重点句段,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2、利用文本空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文本给读者留下“空白”,在阅读中等待读者用想象去补充,从而充实内容,丰富内涵。文本中的“空白”,只有经过深入细致地阅读,方能发现。因此,要引导学生从字、词、句、段、篇章以及标点等去发现“空白”。有效地利用空白展开教学,是教师在阅读文本时的再创造,是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果利用得当,能够培养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深入思考,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抓住文本空白处,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想像,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使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例如位老师在执教《普罗米修斯》时这样做的。在学生根据网站自学后,他就充分利用了文本的空白,让学生大胆想像:1、看到人们没有火的痛苦,同学们很痛苦,说明你们很有同情心,同样,普罗米修斯看到人们生活在寒冷和黑暗中,此时,他会怎么想,怎么说?2、从没有见过火的你,此时得到了火的用处,你最想干什么?看着人们艳如桃花的灿烂笑脸,看着人间富有生气的袅袅炊烟,你想对普罗米修斯说点什么呢?3、普被宙斯用铁链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峭壁上,他还会遭受什么痛苦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可他坚持着不屈服。你想对他说什么?教学中这几处句子的训练,犹如一根彩线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串联了起来。第一处,主要讲普罗米修斯对人类的同情,下决心要为人类盗取天火;第二处讲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为人类带来的福音,人类对普罗米修斯的感激之情;第三处讲面对普罗米修斯忍受折磨不屈服,表达对普罗米修斯的敬仰之情。学生通过这样说的训练,层层深入,步步含情,提升了对文章的理解,对人物的感悟,深刻地反映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钻研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前奏,透彻地把握教材可以使教师“轻松上阵”,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获得预期的进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求知的前提,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境的手段方式有多种多样,故事讲述、形象描绘、音响音乐等听觉情境,实物模型、图片图表、幻灯、投影等视觉情境以及演示实验、表演操作等动觉情境,都能创设出良好的教学环境、氛围,显示出形真、神似、情切、意远等特点,让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催生出强烈的探究欲望,变学生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如教学《月光曲》时,让学生闭眼聆听,然后提问:“你想知道乐曲中描绘的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吗?”学生兴致很高,十分积极地去阅读课文中的这段文字了。又如教学《桂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