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版小学___年级数学___册教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克与千克(第一课时)教学反馈教学内容:课本第100—103页例1、例2,完成练习二十第1—5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过程与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的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用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估量物体的轻重。教学准备:课件、台秤、天平、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10袋味精等。教学过程:一、愉快复习二、轻松导入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有多重,现在交流一下,好吗?同学们在说物体有多重时,有的用“千克”作单位,有的用“克”用单位。在称物体轻重时,比较轻的东西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东西用“千克”用单位。三、快乐教学1、介绍表示轻重的单位。说明:表示物体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作单位。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轻重,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单位。克还1_____版小学___年级数学___册教案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板书课题,多媒体课件出示100页画面:2、认识感知1千克。(1)掂一掂。1袋这样的洗衣粉就重1千克。请同学们掂一掂1千克的洗衣粉,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2)找一找。每个小组有这几样物品:一袋绿豆、一袋大米、一包鸡精、一袋水果和一筒面。找出约重1千克的物品。提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①将五样物品分别与1千克的洗衣粉对比着掂一掂。②找出大约重1千克的物品后与小组的其他同学说一说。③完成后就把物品放在桌上,然后坐好。(3)请每个小组汇报。听了每一小组的汇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这筒面约重1千克,你们是怎么知道的?你们认为这袋水果也约重1千克,它又没有标记,你是怎么知道它大约是1千克?一手拎着1千克的洗衣粉,一手拎着这袋水果,觉得差不多重。要想知道你们掂得准不准,就用盘秤来帮忙。出示盘秤:这个盘秤是用什么作单位的?(用千克作单位)(4)认识盘秤。当指针指向1就表示物品重1千克,指针指向2就表示重2千克。学生在盘秤上称出课前老师准备的柚子有多重,柚子大约是1千克。其他小组分别称出筒面和水果有多重,它们大约也是1千克。学生认为大米重2千克,比1千克重,感觉一袋绿豆比1千克轻。把这些物品称一称,证明学生的感觉。3、认识感知1克。(1)感受1克有多重。2_____版小学___年级数学___册教案每个同学拿一个2分的硬币掂一掂、试一试,感受它有多重。告诉学生:1个2分硬币约重1克。教师拿出天平秤,简介天平秤的使用,示范称出1个硬币的质量。学生举例说出大约重1克的物品。生1:像这样大的一块橡皮大约是1克。生2:校徽大约重1克。生3:3粒玉米大约重1克。生4:还有可能是4粒玉米重1克,因为有的玉米粒大,有的玉米粒小。1克与1千克有什么不同感觉?生:1克非常轻,1千克重,相差很远。在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一般用“千克”作单位。(2)找一找。学生在准备的盘子里找大约是1克的物体,可以采用比一比、掂一掂的方法进行判断。生1:一包药大约是1克。生2:一包茶大约是1克。4、建立克与千克的关系出示一袋味精,上面标注100克。一袋味精重100克,你认为有多少袋这样的味精是1000克?学生思考后认为10袋味精是1000克。逐一出示10袋相同的味精,学生进行口算,得到1000克。又出示1袋洗衣粉,让学生观察上面的标注,学生清楚地看到是1千克。提问:这10袋味精和这1袋洗衣粉哪个重?学生发生争议,意见不统一,提出建议在天平秤上称重比一比。教师演示,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指针,指针指到什么位置?(正中间)那说明什么?学生发现两边的东西一样重。生:这10小袋味精和这1大袋洗衣粉一样重,说明1千克和1000克相等。师:对,你们回答太精彩了!为了方便,人们约定满1000克3_____版小学___年级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