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讲话简单是要求.更是能力近日,关注到一则“旧闻”,XX市委薄熙来书记在和村官座谈时,明确要求他们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讲话、作报告和写文章简单、明了、亲切、自然的风格。这让人联想到现在不少干部讲话、作报告、写文章的沉闷风格和氛围。归纳起来,这些干部无论讲话、作报告,还是写文章、安排工作,都有固定套路,无外乎一是统一认识,高度重视,二是成立机构,配备人员,三是强化措施,加以落实,四是定期督导,加以保证。至于这些工作的背景,为什么需要重视和强调,似乎不是他们关注的问题,群众对这些工作的期待是什么,也似乎不是他们关注的问题,这些工作本身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律,更似乎不是他们关注的问题。这样的讲话、报告和文章,论其好处,如果有的话,只能是工作安排了,任务完成了。但是,其不足之处和由此带来的负面后果则显而易见:一是讲者无趣,听者无味。讲者对讲的问题没有深入思考和把握,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讲了些什么,这些年,领导讲话念稿子,走过场,时有笑话发生,这样的讲话和报告,自己必然觉得索然无味。当然,这种枯燥老套的讲话对期待听到有思考、有分析、有针对性内容讲话的听众更显沉闷乏味。二是让人感觉党的工作是冷冰冰的,而不是严肃紧张,生动活泼的。人是万物之灵,“灵”就灵在人有思想和情感,公务员为群众服务,做工作,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对这些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问题,即为什么要做的问题,还要带着对群众的真情实感去做,方能做得好,做得自然,做得带劲,也做得让自己具有价值感。拖沓冗长、没有内容的讲话不会启发公务员的思考,不会激发他们的感情,只会让他们觉得工作是压力,是必须完成的任务,让人做得不畅快。三是这种讲话久而久之会带来政府的“整体惰性”。领导讲话作报告写文章拖沓冗长,千篇一律,反映了其没有思考的惰性。上行下效,这对下级有极强的负面示范效应,久而久之,第1页共12页大家都懒于思考,懒于讲真话了,演化为一种“整体惰性”。由此,我们也觉得顺应时代脉搏,体现群众呼声的真正的工作创新越来越难见,政府工作状态也时常显得沉闷乏味。值得欣慰的是,近年,从中央到地方的领导开始越来越关注和强调领导干部讲话、作报告和写文章要有思考,有见地和有针对性,避免假话、空话和套话,反对领导干部成为秘书稿子的“扩音器”。这种“老生常谈”,体现了中央到地方领导人对上述现象的警惕,体现了他们对各级领导干部讲话行文简单、明了、亲切、自然的要求,更体现了群众对领导干部讲话行文的期待。领导干部形成言简意赅、一语中的、让人感到如沐春风的讲话行文风格,不仅是要求,更是一种能力和挑战,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积累和习得。一是需要勤学善思,所讲系所思,干部平时常读书,常思考,方能在工作中厚积薄发,对工作和问题的认识有逻辑、有条理、有深度。讲话行文也才能有针对性,务实高效。二是需要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才能胸有成竹,讲话行文才能对工作和事物有全局和整体驾驭。三是常带“问题”意识,不仅看到工作中的优点和成绩,更要看到不足和问题,有忧患意识,未雨绸缪,思考怎样通过创新解决问题。四是对群众要有真感情。真正对群众有感情的领导干部时时处处从群众角度思考问题,为群众着想,其语言行文自然贴近群众生活,易为群众接受,而不是脱离群众和实际,阳春白雪,高高在上。群众期待领导干部讲话实实在在,这对领导干部是一种挑战,也是每一位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应该高度重视和进行自我反思的问题。第二篇:艰苦奋斗是对领导干部的本色要求艰苦奋斗是对领导干部的本色要求“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成长壮大、成就伟业的重要法宝。我们党正是靠着艰苦奋斗的作风,把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鲜红的党旗下,为实现党的路线而前赴后继,努力奋斗。第2页共12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兴艰苦奋斗之风,从根本上来说,是共产党人内在品质的体现,它折射的是一种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愈挫愈勇的革命斗志,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