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准备1、选修三读本2、课前检测纸。3、本课导学案你预习好了吗?1、注音:盛衰之理盛以锦囊仇雠契丹三矢2、名句填空:忧劳可以兴国,。3、翻译: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②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北宋)欧阳修作者简介: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是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并培养了大批的古文作家,如“三苏”父子、王安石等都是出其门下。欧阳修《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作的序。解题“伶”是指封建时代演戏的人,“伶官”是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传”记述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败政乱国的史实。“序”则通过对这一史实的论述,总结经验教训,这是一篇史论。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常用字词及文言句式。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3、了解庄宗盛衰的历史过程,理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规律。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疏通字词。不懂的地方用笔做上记号。重点字词句重点字词句字:约、函、其、乃、兴、亡、莫词:所以、相顾、遗恨、忽微句式:a盛以锦囊b系燕父子以组、c告以成功d身死国灭,为天下笑e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f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庄宗简历912年23岁908年923年38岁“系燕父子以组”(灭燕)926年41岁27岁“与尔三矢”(继承父志)“函梁君臣之首”(亡梁)“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得天下——15年——盛失天下——3年——衰为什么?盛----“忧劳可以兴国”衰----“逸豫可以亡身”•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闲享乐可以使自身灭亡。忧劳兴国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逸豫亡身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庄宗喜好音乐戏曲,宠爱伶人,封许多伶人做了官,这些伶官出入朝廷,作威作福,使朝政日坏,后叛乱四起,拥有兵权的史彦琼拒不发兵,庄宗亲征败回,众叛亲离,伶官郭从谦又乘危作乱,带人围困庄宗,并用乱箭射死庄宗,李克用谪亲子孙全被诛杀。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中心论点)思考讨论作者为什么要极力渲染庄宗忧劳得天下?找出文中运用对比论证的语句。可谓壮哉何其衰也莫能与之争数十伶人困之赞叹惋惜谴责教训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输绢以求苟安。背景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欧阳修写《伶官传》并冠以短序,是为了告诫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文旨908年912年923年926年23岁27岁38岁41岁接受三矢,继父遗志系燕王父子以组(灭燕)函梁君臣之首(亡梁)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教训: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立国(15年)灭国(3年)回顾全文还记得吗?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A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名词,原先)B契丹与吾约为兄弟(动词,订立盟约)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商量语气,还是)D君臣相顾(动词,照顾。)B对加点字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而皆背晋以归梁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④与其所以失之者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同”还是“不同”呢?D请选出与“盛以锦囊”句式相同的一项()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夫晋,何厌之有C、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D、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到底是哪个呢?C1、“满招损,谦得益。”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3、“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释:自满招来损害,谦虚得到好处。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