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学室2017.12株洲市三三一医院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目录一、国卫办医发[2017]1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二、湘卫医发[2017]1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三、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比较国卫办医发[2017]1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一、要求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处方管理办法》及《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有关规定,全面落实抗菌药物管理要求。二、落实《国家处方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版)》、《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等要求,并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和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结合,发挥临床路径在规范诊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工作中的作用。国卫办医发[2017]10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三、要加强预防使用、联合使用和静脉输注抗菌药物管理,要强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以及替加环素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四、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先行实施专档管理。各临床科室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时,要按照要求及时填报有关信息。(医疗机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及替加环素使用情况信息表)湘卫医发[2017]1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一、加强预防使用、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管理。医疗机构要加强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管理,重点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疗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机、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等指标进行管控。联合使用抗菌药物需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把握用药指征,对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得联合用药。湘卫医发[2017]1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二、加强门、急诊静脉输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门、急诊静脉使用抗菌药物管理,按照“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的原则: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服治疗,选取口服吸收良好的抗菌药物品种,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对接受注射给药的感染患者经初始注射治疗病情好转并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同时应尽量避免局部使用抗菌药物。湘卫医发[2017]1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三、加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强化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门诊不得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住院患者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不得低于80%。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必须由具有相应处方权限的医师开具处方,并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科或抗感染方向临床药师等相关专家会诊同意后方可使用;紧急情况下,医师越级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详细记录用药指证,并于24小时内按要求补办相关手续。湘卫医发[2017]1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使用实行“专档管理”,医疗机构应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汇总本单位使用情况,并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控制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和替加环素耐药;同时每季度向核发《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计生管理部门报送使用情况(见附件1)湘卫医发[2017]18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遏制细菌耐药的通知四、加强重点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对基层医疗机构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中抗菌药物临床使用量大、使用级别高,容易产生问题的重症、新生儿、血液、呼吸、神经、烧伤等科室(病房),重点加强管理。鼓励医疗机构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差异化科室控制指标。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比较一、作用机制抑制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胀致使细菌胞浆渗透压改变和细胞溶解而杀灭细菌。哺乳动物无细胞壁,不受此类药物的影响,因而本类药具有对细菌的选择性杀菌作用,对宿主毒性小。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的比较二、抗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