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证历史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如何在历史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意思是说,在军事纷争中,既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失败;不了解敌人而只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只有每战必败的份儿了。孙子曰:“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这也就要求我们要及时了解我们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否则,一切一切提问都是无效的、在一定程度上没有了针对性。对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我们该如何了解呢?首先,课堂上不断去提问学生,看学生的回答情况如何再确立提问问题。其次,注意作业的反馈,对于容易错的问题,及时补充作为提问内容。再有,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包括学生的提问、发问的一些问题等等。想法设法收集学生的信息,最终达到知彼,使自己的提问具有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学生在阅读能力上的严重不足,当然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长期积累总结的结果,需要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当然关于阅读能力很多人存在着一些误区,只要语文成绩好那么阅读能力一定很棒,其实不然,尤其是历史,阅读的材料里增加了史实部分,所以很多学生读不懂、读不透材料中的内容。所以,我认为课堂上大多数时间只能是对于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并不断的强化,逐渐形成一定的方法,使学生逐渐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要想真正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还必须的不间断的课下自己阅读一些好书,一些有意义的书,富于启发的书,这需要老师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