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起羌笛跳锅庄》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吹起羌笛跳锅庄》。2.通过听、看、唱、跳等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体验乐曲的民族风情。3.培养学生对羌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演唱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并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教学难点:唱准纯四度与纯八度的音高,有控制地唱好结尾处的高音。较好地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教学准备:电钢琴,课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欣赏锅庄舞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汉族,你还能说出哪些其他的少数民族?今天老师带给你们一段羌族人民喜欢跳的锅庄舞,请你看后告诉我你的感受。课件出示:羌族跳锅庄师小结学生发言。跳锅庄是藏族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由于羌族大部分也居住在云南、四川等藏族地区,所以羌族人民也很喜欢跳锅庄,这是一种文化的融合现象。[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本课一开始就从舞蹈入手,既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又让学生比较形象地初步感受了锅庄舞的动作特点。三、感受羌族文化师:羌族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1.课件播放羌族风景、羌族服饰、羌笛(让学生听辩其音色)、羌族跳锅庄等图片。2.读一读羌族简介(师生互动)。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那里是大熊猫和金丝猴的故乡。羌族人民服饰艳丽,能歌善舞。每逢节日,他们都会吹起羌笛跳起锅庄,喜气洋洋把歌唱,嘴里还会发出“山山里,哟!来来索,哟!”的欢呼声。3.知识抢答。(1)、羌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哪个省?四川省(2)、每逢节日,他们喜欢跳什么把歌唱?跳锅庄把歌唱(3)、羌族人民喜欢吹什么笛?羌笛(4)、羌族人民在跳起锅庄时嘴里还发出什么欢呼声?山山里,哟!来来索,哟!4.填填唱唱。师:唱着问“吹起什么哟?跳什么罗喂?哪族人民喜洋洋,喜呀喜洋洋呃?生:唱着答“吹起羌笛哟,跳锅庄罗喂,羌族人民喜洋洋,喜呀喜洋洋呃。[设计意图]:通过看、听、读、答、唱等各种手段来让学生感受羌族音乐与文化,知识抢答与师生对唱的形式既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初步熟悉歌曲的部分歌词和旋律,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铺垫。四、学唱羌族歌曲。(课件出示歌谱)1、教师范唱,生说说感受。(歌曲欢快活泼)师:歌曲为什么会欢快活泼呢?让我们一起来拍一拍这些十六分音符节奏,它在歌中起什么作用呢?小结学生发言。(课件板书:特色一:十六分音符节奏使歌曲欢快活泼)。2、生唱一唱熟悉的旋律及歌词。3、生听琴感受5.6.7.8.小节与13.14.15.16小节旋律的特点并唱一唱。(旋律完全重复)4、教师分别演唱1.2.3.4小节与9.10.11.12小节的旋律,让学生聆听后说一说异同并唱一唱(节奏旋律大部分重复,略有不同。)教师小结并课件出示板书:特色二:运用变化重复的作曲手法,使歌曲更欢快活泼。5、听录音范唱,生用不同的手势表示歌曲不同的部分(分A、B两部分)。6、唱一唱B段旋律及歌词(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1)跟师跟琴同步轻唱B段旋律,找一找附点四分音符并唱一唱。(2)找一找八度大跳的旋律,并加上手势唱一唱(指导轻声唱高音)。(3)找出重音记号并加上拍手跺脚的声势动作唱一唱。7、学生完整演唱歌曲一遍。[设计意图]:运用听辨、模唱、对比、分析、总结、表演唱等各种手段来层层深入地进行歌唱教学,既不让学生感到枯燥,又提高了学生识读乐谱、分析乐谱的能力。五、处理表现歌曲。1、学生讨论后交流使歌曲表现力更丰富的办法。2、生加锅庄舞动作随音乐跳跳唱唱。3、生为歌曲加衬词、打击乐器、声势动作唱一唱。(1)教师示范演唱---给歌曲加上二声部衬词唱一唱。A段加“山山里哟,来来索哟”,B段在附点四分音符处加读“嘿嘿嘿嘿”及声势动作。生感受情绪变化。(2)生读一读衬词。(3)师唱歌曲生加衬词。(4)生分组唱歌曲,加衬词及打击乐器。4、将歌曲连唱三遍。速度由慢渐快,表现跳锅庄的热闹场面。师:你们唱得活泼又欢快,老师真想立即去参加羌族人民的锅庄舞呀!可是那里很远,要翻过几座大山才能隐约听见他们从远处传来的歌声,再翻过一座山才看到他们在载歌载舞,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