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乡间瓦(潘纤云)VIP免费

乡间瓦(潘纤云)_第1页
1/5
乡间瓦(潘纤云)_第2页
2/5
乡间瓦(潘纤云)_第3页
3/5
乡间瓦潘纤云瓦是属于乡间的,是一种朴素的怀旧。邹汉明在《江南词典》里写道:“瓦的黑眉毛,配合着白粉墙那张光泽细腻的脸,就显现着一种古老的朴素”。想来,瓦是房屋的眉毛,那木格窗该是它清亮的眼神,人立在檐下看瓦,恰似村姑脸上弯弯素眉。瓦偶尔打量辽远的天空,天空是寂寞的,只有飞鸟是灵动的插图。天空得闲时,瓦就是它眼中翻开的书页。青灰的屋瓦,顺着房顶层层叠放,有鱼鳞那样整齐的壮美。天空细细翻阅,阳光游移过来,投下白云的暗影;风吹下楝树青涩的果子;夜色中黑猫轻脚跳过瓦沟;瓦缝里摇摆着颤巍巍的瓦楞花……瓦有着最简洁的诗意,水墨洇染的乡村古雅。落雨的时候,瓦与雨一起弹奏,雨顺瓦流,这个乐队配合默契。滴答——滴答,疏密有致,韵律比茅屋的雨声更为饱满清亮。雨落瓦屋,泠泠细流滑过常青藤的叶子,小雨拍打着水花。檐下的一口青缸承接起天上的雨水,缸壁苔痕暗生,映着天空粼粼流光。雨季里,我们尽可以长日在瓦檐下听雨,读书喝茶,仰看瓦在屋顶书写独特诗行。一春梦雨常飘瓦。杏树上,粉白花瓣湿漉漉地开了,农人没有这样的闲情,无暇去打量。村前村后布谷鸟在叫,他们穿蓑衣去田畈耕忙。晚归,瓦下土墙挂着厚重的蓑衣,滴下一滩水迹,屋角搁着铁犁锹锄。昏黄的灯光透出窗格,屋内,男人咂嘴抿老酒,女人低头纳鞋底,不时用针在乌发上擦一下,长长白棉线划出优美弧度。瓦安静地注视他们,瓦屋下的生活温暖又平实。草木在大地上葱茂,瓦在土窑里烧制,从泥土中淬变。我们最终也如植物,消融于大地,瓦深深怜惜与庇护我们,对瓦的感念在民间的日常里上演。辛劳一生,瓦屋即将落成,上梁礼式隆重喜庆,糕馒撒向人群,笑意嵌满皱纹。老人长眠,子女必每人手携一块瓦,覆于新坟,是为地下的亲人遮庇风雨。孩童幼齿脱落,踮脚将它掷向瓦顶,成长的时光自有一种庄重的期待。“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端午过后,瓦上躺着孩子们腕上系过的五彩丝线。人间烟火的纷闹,俗世礼仪的传承,曾慎重地交付于瓦。瓦在乡村安静地坚守着,没有高楼的乡村,屋顶是最高的眺望。它看到孩子长成了少女,偶尔她从梯子攀上屋顶,坐在瓦上,眺望远方,默想属于她的小心事。风吹起她的淡蓝长裙,拂过瓦缝中的瓦松,她掌心托着它,默默端详,忧伤漫漶。有瓦做背景,定格下来,是青春小说中的段落。那文字气息,该有着冬日银碗盛雪的净美。我认同这样的话,天上的雪,原是为了瓦在地上千年的等待应约而来的。瓦走过冷清单调的日子,预期而至的一场雪,无声柔软地紧拥它,厚雪覆盖着瓦,让瓦有了温暖与抚慰。瓦与雪,黑白简约,瓦是黑瓦,雪是白雪,衬着门上张贴的大红对联,明媚娟秀,是凝固的乡情画卷,比我想象中的瓦蓝色更澄净。这样的景致,最宜江南,最宜吴冠中和陈逸飞的画里。听过一首《青瓦白墙恋徽州》的曲子。那晚,我端坐于宏村晚凉的月光下,月塘的水畔,残荷只剩了枯茎,青瓦白墙的马头墙,在秋阴的夜空下静默。瓦上仿佛有薄薄秋霜,银针样闪亮。月光一寸寸西移,绕过粉墙黛瓦,在黑瓦脊上投下淡影。音乐在皖南民居的底色里回旋,我的心内满是安宁和感怀,因了这古朴的瓦,因了我们远去的家园。乡间土灶潘纤云在远离乡村的岁月里,顺着炊烟的方向,土灶固守在记忆的角落。茅檐覆顶的老房子,青砖砌成半月形灶台,松木的厚锅盖布满油垢,如武士的盾紧覆铁锅。光线幽暗,白石灰粉过的灶壁上,描有喜鹊登梅或八仙过海的灶头画。铁壳热水瓶,褪色竹碗柜,墙角蹲守的大水缸,都像沉稳老者与土灶对视。缸面浮起半个葫芦锯开的水瓢,随水波晃悠,如泊在江面的孤船。水缸紧贴土墙,渗出潮润气息,常有不知名的虫唧唧叫,待沿声寻去,却猛地静下来。几口黑铁大锅各司其职,锅内有新米粥香弥漫,有粗糠菜味翻滚。孩子不时跑进来打探,屋后的猪们拱圈门嚎叫——他们都在期待各自的食物。系粗布围裙的村妇忙碌不停,汤罐内的水开了,热气熏得脸上汗水涔涔。偶有光线闪过右腕的银镯,又迅即映到灶壁上,让幽暗的厨内亮了一下。烟囱连接起灶壁,它穿过脊瓦,突兀在屋顶,遥遥直指蓝天。有月亮的晚上,月光带着霜气钻进灶洞,或照在砧板和锅盖上,像一幅静默的素描。有时黄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乡间瓦(潘纤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