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合唱队》教学案例(修改稿)东湖一小武志发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的第三课时《星星合唱队》。课题:星星合唱队科目:数学课时:1课时一、案例背景本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的学习内容是100以内连加法、100以内连减法和100以内加减法混合运算。本单元知识是上册书100以内加减法计算的延续,又为下册书多位数加减法、多位数加减法混合计算打下铺垫。教材通过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情境,把问题情境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探究中,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明确每一步计算的实际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二、教材分析《星星合唱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加与减的第三课时——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教材通过创设“星星合唱队”这一数学情境,引入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教材注重培养学生数感,现估计再计算。在计算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算法的多样性,同时强调运算顺序和突出列竖式计算的优越性。在数学活动中提升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和准确性,体会运算的含义,体验学习的快乐。三、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100以内数的连加法、连减法,具备了解决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对于算式的意义、读法计算顺序等都有所了解。从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看,大部分同学对连加、连减掌握的比较好,对加减混合计算也比较熟练。所以本课重点要引导孩子探索计算方法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实践应用意识。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后,学生会更加喜爱数学。四、设计思路复习旧知,认识新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应用,巩固提高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引导观察、分析与思考。理解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列式计算,解决问题,感知算法多样化,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六、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够熟练准确地计算。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七、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并初步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计算方法。1难点:发展学生初步的估算意识以及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八、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复习旧知1、一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闪视练习12+3=25-7=39+8=26+14=37-22=98-36=8+65=……2、学生闪视口算练习,开火车答和齐答结合复习旧知,引导新知,为本课的计算学习打下基础。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新学期又开始了,淘气学校里星星合唱队社团的人数发生了很大变化,你们想知道吗?(ppt展示图片)2、师:请同学们用数学的眼光来仔细观察,你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生汇报:合唱队原来有52人,今年有9人毕业了,又新加入15人。3、师:启发学生:“‘毕业’„新加入‟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说“毕业”就是走一些学生,„新加入‟就是又增加了一些学生等。4、师:我们刚才做的事情其实就是第一步:审题——找信息。(附板书)三、估计1、师:不用同学们精确计算,我们先来观察数字的关系,你能不能看出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还是少了?生:走9人,新加入15人,9<15,所以加入的比离开的人数多,合唱队人数比原来多了。2、师总结:看来我们在解决某些问题时,并不用精确的计算,只要仔细观察,运用估一估或者观察数字之间的关系,就能快速轻松地解决出问题来四、探究新知1、师:那么到底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呢?这是今天我们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弄清问题)谁可以列式。(板书:列式)生独立思考后汇报:52-9+15=2、师:还有什么方法?这样的设计不仅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把数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了。用课件帮助学生分析关键句、理解重点词,这样可以弄清信息与信息之间、信息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扫除解决问题的障碍,降低问题难度。估算意识的教学渗透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从中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