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调适一、教师心理健康的价值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Dr.HainG.Ginott)曾经说过:“Forbetterorforworse”,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与调适意思是:作为一位教师,他(她)要么是帮助人,要么就是伤害人。因为首先教师的期望值将对学生产生巨大的作用——正向的,亦或是负向的。他还在他的著作中这样阐述教师的力量:“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景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可以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化或解除,儿童之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世界教师组织联合会1970年代表大会主题“教师素质”的决议中提到:“相信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素质,有赖于其教师的素质;相信任何一个人的健康及其生活的素质,有赖于教育的素质;相信惟有适当的支持,具有理想的素质之足够的师质才可以获得。”因此在这里我们说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师,是非常恰如其分的。教师素质的内涵不仅仅是指教师个人的智慧,它还包括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师职业的社会化。具体地说就是教师在教育和学科方面的专业与学术的水平,教师在伦理道德、个性品质等修养,教师与社区、与社会的良好关系的建立等等。由此可知,一位有发展教师,他(她)的素质应该是一方面身心健康状况良好,另一方面要有领导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而其中教师做为学生认同的楷模,其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又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敬业乐群的精神,就像勇气在困境中一样,都是不可缺少的。此外,忍耐、理智的好奇、批判的思维与容忍,也是不可缺少的,因为教师在执行职务时必须尊重学生,并帮助他们发展其个性,这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身心平衡的能力。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日益关注,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而影响到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目前,关于教师心理健康的价值,可以说社会大众已经形成了一定共识:1、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全的学生。2、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胜任教育工作。美国著名教育家怀特(Witty)调查了4700名学生,得出以下评价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派墨(F.H.Palmer)出版过一本著名的著作《理想教师》(TheidealTeacher),其中谈到理想教师应具有以下四种品质:(1)高度的同情心;(2)丰富的学识;(3)激励学生的能力;(4)淡泊宁静的人生观。美国教育学家塞尔(J.B.Sears)在经过长期的“理想教师”研究之后,得出了一些理想教师人格的构成要素:(1)坦白;(2)忠诚;(3)同情;(4)牺牲;(5)乐观。3、教师心理健康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与氛围。1988年在香港建立的基督教会学校香港圣洁会灵风中学的校长著名教育家张俭成博士说:“教师的尊贵使命在于帮助学生肯定自我价值,发挥潜质和建立尊严,致力塑造充满尊重、真挚、信任、欣赏和优良纪律的校园文化,并积极推动情意教育。”他还说:“在一个支持、鼓励、欣赏、接纳的环境中,人就更能发挥潜质,实现成长,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欣赏和鼓励。”此外他认为,教师之间互相接纳、彼此欣赏,是这种积极校园文化环境建立的第一步。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教师的心理健康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内涵与标准。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时,在宪章中把健康定义为:“健康乃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完满(Well—being)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对于具体的健康标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以下十大标准: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2、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3、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4、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5、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6、体重得当,身体匀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