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嗝嗝老师》观后感【小学老师】前段时间我观看了优秀的电影作品《嗝嗝老师》,找到了很多共鸣,同时该作品在教学上和与学生相处方面也给了我一定的启示。 嗝嗝老师有托利氏综合征,一开始被认为不适合当老师,而且从第一天上课的情况来看,确实这个病症给她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同学们不懂事,编说唱来取笑她。她不恼,反而欣然和孩子们一同唱起来,我想是从那一刻开始那些孩子们感觉到这个老师确实有点不一样的地方。她内心比很多人都强大,她对于同学们十分有耐心。她不急于大声呵斥,而是实行了独特而迂回的方式想办法先融入到班级当中,融入到孩子们的内心中。这些种种足以见得她志在最终把孩子们教好,不急于一时。老师时常被比作春雨,润物细无声。我时常也会问自己,孩子们尊称我一声老师,我为孩子们又带来了什么呢?我想首先就应该和嗝嗝老师能带来的一样,那就是高尚而细腻的陪伴。 作为教自然科学的老师,她会实行变化教学场地和授课方式的手段去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从教室到大树下,再到学校的体育室;从利用干冰膨胀讲物质,到利用扔出的鸡蛋去描述抛物线,处处都体现出她教学设计的负责和仔细。同学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于新奇事物容易产生兴趣,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兴趣点和优势学科,通过细心的观察,去找到同学们的闪光点,我们的嗝嗝老师同样也是充分地利用了我们教学主体的特点,做到了因材施教。 嗝嗝老师对于学生是十分积极负责的。家长会,喝了五杯奶茶都等不来一个家长,可见这些孩子从自己父母那里得到的关怀和照顾就有所缺失。嗝嗝老师并没有接受失望失落的心情回家休息,而是担起责任去一对一走访每一个处于贫民窟的学生家庭。在走访的时候,她了解到了同学们共同所面对到的家庭的窘境,以及每一个孩子个体更深层次的特点,比如细心观察其中一个孩子组织赌博,她发现了这个孩子有数学的天分;了解到生活的不易让孩子们早早学会自己做饭,利用做饭时候的小常识去让化学知识得到共鸣。越努力的人会越幸运,嗝嗝老师能更多的了解到孩子们,取得孩子们的信任,能最终把孩子们教好,这些和她的努力工作和负责任的态度是分不开的。作为老师,我认为首先应该负起的责任就是把学术能力提高到一定境界,也就是要把课准备到自己最优秀的状态。以前我所以为的优秀就是把课讲深讲难讲透,让学生不住地赞叹老师好强。被学习能力弱的同学们一遍一遍的蹂躏后,我有了对于优秀的重新解读,那就是追求极致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