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课堂教学中科学探究的误区VIP免费

课堂教学中科学探究的误区_第1页
1/3
课堂教学中科学探究的误区_第2页
2/3
课堂教学中科学探究的误区_第3页
3/3
课堂教学中科学探究的误区江苏海门市三厂初中吴红达有关专家认为,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探究的需要和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被人欣赏的需要,以及承担责任的需要,而这些需要的满足,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环境和适当的方法。为此,他们建议,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一条途径是设置新的课程,强化探究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目标,倡导新的课程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性、面向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另一条途径是在学科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科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模式的主流,这是中国班级授课制、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一缕曙光,一次彻底的“觉醒”。许多教师不甘落伍,都为了赶上这趟“时髦”的列车,但可能经常出现一些误区:1、教学内容无探究性在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中,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我们必须明确中学生的创新和科学家的创新是有区别的。科学家的创新是为了解决人类社会尚未解决的问题,是为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而进行的巨大变革的创新;而中学生的创新是为了自已的成长。因此重点应放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以及培养创新精神和提高实践能力上因此,问题的提出应以学为本,符合学生最近发展的水平和能力。以便让学生经过适当准备后,就可着手进行,最终获得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作为探究过程的设计师,必须有驾驭整个问题质疑、探究方向的能力。当学生提出的问题过大、过难时,一个熟练的教师应给予及时帮助;要努力使得要探究的问题变得具体,学生通过自已的“跳一跳”的努力能够完成探究性的学习,真正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整个探究的过程得以顺利进行,并在进行中有所研究。因此,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但不是万能的,不能滥用,要针对教学实际进行变通或再创造,但要杜绝“无病呻吟”,否则学生会感到乏味的。2、教学方法陷入形式主义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很注重课堂教学形式,使出浑身解数,把课堂搞得分外热闹,但热闹之后学生受益如何?实效如何?只有学生自己心里清楚。13、问题设疑,浮光掠影有些教师会这样想,探究性课堂教学不就是多几个假设,多提几个为什么吗?其实不然,高明的假设应当在“在不疑处设疑”,而若问题浮光掠影,学生都能不假思索的回答出来,何须探究呢?其实这样的发问,不仅没有必要,反而有害,导致学生不探究问题的本质,浅尝辄止,长此以往,就会出现思维萎缩。设疑既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又要符合创设问题的原则----(1)导向性原则所设计的问题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要体现教学重点、难点。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只要认真挖掘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教材中潜在的知识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的导向便能得到准确地反映。(2)可知性原则所设计的问题要让学生通过探索且必须通过探索能作出正确的解释,不可太难。否则,不但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反而会使学生的思维停滞,导致“启而不发”。也不可太易,会使学生认为物理学知识简单、乏味,从而影响学生探究的兴趣。(3)程序性原则所创设的问题要按教学知识的发展过程,组成一个循序渐进,且有内在联系的问题体系,涉及的知识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接近到“最近发展区”,要把握住问题的程序性和实质的显示度。程序过细,问题的关节过于显露,引不起争议,不利于思维的发展;程序过粗,隐含条件太多,学生不易抓住要点,会使讨论无法进行或只作肤浅的理解。(4)新颖性原则所设计的问题要力争开阔、新鲜、奇特,给学生带来意外的惊喜,激发他们的求知欲。4.开放性取代了指导性作为探究性课堂教学的特点之一,那就是课堂教学具有更大程度的开放性。开放性教学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发展,突破“以知识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课程理念。但就探究性学习...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课堂教学中科学探究的误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