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林黛玉进贾府反思VIP免费

林黛玉进贾府反思_第1页
1/2
林黛玉进贾府反思_第2页
2/2
现在的学生不爱看小说,尤其是古典长篇小说,他们钟爱的是武打、言情这类艺术水准较低的作品。可以说,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阅读能力是非常差的,曾经阅读过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的学生简直凤毛麟角。那么,如何利用课堂中有限的名著选段,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呢?小说欣赏单元《林黛玉进贾府》便是其中的一课。这里,略略介绍一下我是怎样教读这篇课文的。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进行中国古典小说的欣赏,进而提高学生阅读欣赏古典小说的能力,而不是要求像其他课文那样,需要着重讲解思想内容、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关于《红楼梦》,有关的图书、戏曲乃至电影电视介绍得比较多。学生也或多或少了解一些,这就要求教师从更高的起点,引导学生更深入更全面的理解和欣赏《红楼梦》,光讲讲小说的故事情节是远远不够的。《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在这一选段中,小说的主要人物基本都出场了。其实,洋洋洒洒一部《红楼梦》,其情节主线及主要人物的性格命运都已隐藏在第五回的“红楼梦”曲子及十二钗的判词中。大陆拍摄的同名电视剧中,选了其中一些作为主题曲及插曲,由著名作曲家王立平谱曲,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中国唱片公司为此出了一盒磁带。我在教读这篇课文时,先不忙讲解课文选段,而是着重抓住对小说主要人物的介绍来进行这篇课文的教读。具体做法就是借助于录音机,以磁带为媒介,进行听——讲——欣赏的活动。听,即先让学生听一遍有关这个人物的歌曲(不知所云!);讲,即教师分析与这个人物有关的曲子(茅塞顿开!);欣赏,即根据教师的讲解学生再一次“听”(艺术欣赏!)。这样一步一步加深学生的感知,最终达到欣赏的目的。如关于凤姐,第五回中有这样二首曲子,一为《聪明累》,一为判词。我先让学生听一遍《聪明累》,这时学生可能并不理解歌词的意蕴,接着分析小说中关于凤姐的判词,判词是这样写的: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看过电视剧的学生恐怕都不知道这是写的凤姐,更别说看小说了。我就给学生讲解,凡鸟合起来就是一个“鳯”即“凤”字,这首曲子即隐写凤姐的命运。美貌聪明泼辣的凤姐,生活于贾家家势衰落之时,她嫁入贾府后,先是顺从迎合老太太,讨她的欢心,赢得她的信任(即“一从”),取得了独揽贾府大权、颐指气使的地位(即“二令”)。课文中她出场的方式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以至于黛玉也“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而和黛玉相见的一段描写,更是写出了她在老太太、邢王二夫人、黛玉及其他人之间的八面玲珑。不料这样一个极伶俐的人,却“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最后吃了官司,得了怪病而亡(“人木”即“休”字)。讲到这里,学生恍然大悟,原来一首简单的曲子蕴含这样深,把一个人物一生的命运都隐含进去了,真是煞费曹雪芹的苦心。因此再一次放录音欣赏《聪明累》这首曲子时,学生听得敛神屏气,不再是一头雾水的茫然了。这种把拆字法隐于曲中,为后面小说的发展埋下伏笔,是曹雪芹的惯用手法。另外,还有用谐音法、倒读法蕴含人物的姓名及性格的。讲到这里,我放了另外一首曲子《枉凝眉》,让学生用倒读法、谐音法分析下面这首曲子写的是谁。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一些学生稍一思索,便悟出了这写的是林黛玉和薛宝钗。为什么把二人放在一起写呢?学生不解。我便讲解,在贾宝玉眼里,钗黛二人是贾府中最出色的两个女子;在贾府上下的眼里,二人是宝二奶奶的最佳人选。因此,小说中作者对二人的描写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可叹停机德”指宝钗温柔和顺的圆滑处事,赢得了贾府上下的一致称赞;“堪怜咏絮才”指林黛玉的满腹才情赢得了宝玉的爱慕,然而脾气刁钻古怪,终抑郁而死。不同的性格决定了二人在贾府上下和宝玉心中不同的地位、分量,这两个角色形象在小说中相辅相存,再和宝玉这个形象交织在一起,共同出演了令人伤怀的“红楼梦”。运用这种听——讲——欣赏的教法,我还引导学生分析了小说中其他人物形象:能干泼辣的探春,勇敢多情的睛雯,软弱的迎春,豪爽的湘云…...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林黛玉进贾府反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