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琵琶行》教学实录VIP免费

《琵琶行》教学实录_第1页
1/4
《琵琶行》教学实录_第2页
2/4
《琵琶行》教学实录_第3页
3/4
《琵琶行》教学实录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琵琶行》的行文之纲,何为沦落人,何为天涯。如何相逢?为何说“同是”,为何说何必曾相识,这一切值得思考。师:我们中国的诗歌以写景抒情为主,叙事诗相对比较少见,物以稀为贵嘛,比如初中学过的一首关于一位女子代父从军的叙事诗生:木兰诗。师:对。这首南北朝时的民歌,骑马弯弓赴沙场。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出自草根的平民女英雄的美丽形象。琵琶,一种唐代飞天壁画中常见的乐器,一位无姓名的奇女子演奏了这样一曲穿越时空的琵琶曲,感动得伟大的诗人江州司马青衫湿这是神曲一首啊。这到底是怎样一位女子呢?让我们的大诗人情不自禁的喊出憋在心中的声音,我们来喊一下这句诗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师:我们再大声的喊一遍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师:《琵琶行》中其他的诗句可能会淡忘,但这一句的确是中国好诗词。能说一说你喊出这句诗的心情吗?生:很舒服,很有同感。师:你也是天涯沦落人。生:很精辟,有很深的生活感伤。师:好,什么叫沦落人。为何同是,什么是天涯。如何相逢?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发我们的思索。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既然是叙事诗,这首诗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目的是介绍诗前的小序)(学生自己回答)这节小序可以去掉吗?你从小序中看出了什么?生:小序就是这首诗歌的内容简介,介绍了诗歌写作的原因。师:什么原因,能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吗?生: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师:这里的感是生:感动,有感触。师:说得很好,还有吗?生:这文字写得很哀伤,为这首诗定下了凄美的感情基调。师:凄美这个词用的很精到。看来小序不小,作用很大。我们再回到天涯沦落人。谁是沦落人?生:琵琶女。生:白居易师:应该有两个,否则怎么叫同是呢?我们先说两个沦落人琵琶女和白居易是如何相逢。自由朗读前三节,然后我们来讨论(学生自由朗读,同桌谈论)师:相逢应该是缘分吧。琵琶女出场前,白居易在干什么?生:送别客人。师:当时作者的心态?生:惨将别。师:此刻,秋月茫茫,思绪茫茫。此时的月亮营造了沉郁的氛围,琵琶女出场了这是一位怎样的女子,她的出场有什么特点?生:一位弹琵琶技艺很高超的女子,琵琶艺术家。师:艺术家,很高的评价。哪里看出来?生:第一节中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声很迷人,有感染力。忽闻写出声音的神秘。师:从侧面写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好。生:这是一位心理很矛盾,有自尊的琵琶女。她不是一下子就出来的,而是千唤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师:这是古代诗歌的出场的经典描绘。中国古代女子出场的特写镜头不是很多像红楼梦中的凤姐是怎样出场的,大家还有印象吗?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师:凤姐的开场白是生: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师:好记性,假如老师把这句台词放在琵琶女身上,你认为恰当吗?(学生模仿)生:不行,太粗野,太泼辣。不符合琵琶女的个性,师:琵琶女是容易受伤的女人,好,我们把琵琶女的出场的动作模仿一遍,我们拿课本做道具琵琶。(学生上台模仿、学生评论)师:这几位同学扮演的琵琶女的出场,让老师想起了三个字“不要脸”,脸和面有区别吗?怎样是半遮面?(老师模仿,学生评论)生:琵琶女的出场侧身出来的,心理很矛盾,见还是不见,是个问题。生:在晚上,孤单的女子和陌生的男子相见,多有不便,古代男女授受不轻。师:但最终还是见了。这又是为何呢?犹抱琵琶的犹怎么理解,不抱琵琶可以吗生:白居易的诚心打动了这位女子,把船移过去,还发出邀请。再一次摆上酒席,感情很真挚。生:不抱琵琶不行,那就不是琵琶女了,琵琶就是她的生命,是她的特征。一出场,我们看到的就是琵琶。生:可能在这位女子的心中,琵琶是最重要的艺术。师:琵琶就是她的身份证。这叫做未遇其人,先见琵琶。通过她的出场,我们对这位女子有了些了解,我们刚才说了,这是一首叙事诗,琵琶女到底又有着怎样的故事?我们再一次朗读第三节,(生朗读)本节把这位女子的一生浓缩成一段,这就是叙事的魅力。这是一位怎样的女子?生:可怜。有过幸福。师:是怎样的幸福。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琵琶行》教学实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