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数学的独学效率沈兰峰我校开展的“三主一合”教学模式中,上课的环节主要包括自主预习,合作探究,自主展示、当堂点评,自主小结,很明显学生的独学是每个环节能够成功的基础和保证,是课堂有效的关键点。独学主要是指学生个体独立自主探究,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通过独立自主学习探究,解决最基础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独立、自觉、自主方面。但是,对于数学这门学科何时运用独学?如何运用独学?如何指导学生独学,以达到乐学会学提升学习能力,实施有效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呢?这一直是我们在探讨的问题。一、独学效率要提高,兴趣是前提。我们常说:世界上本没有难的事,关键是你想不想把它做好。就学生而言,一定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想不想学。对于很多孩子而言,数学这门课程和其他学科比较,往往显得枯燥、乏味,并且要花费大量是时间去练习,长此以往,学生就不愿意去学数学。因此,必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样学生在独学过程中才会显得有效。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独学数学的兴趣呢?应该说,提高兴趣的方法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让学生能够获得成就感,满足感。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每次体验都是失败的,那么几次尝试后,他将不在尝试。因此,初期的导学稿的编写过程中,所选的题目应该是简单的,是大多数人能够通过自己的独学能够完成的。那么学生们当然乐意去做这件事情。随着学生兴趣的形成,我们在编制导学稿的过程中,可以慢慢的发生变化,经行分层,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满足。二、独学效率要提高,时间应保证。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给你充裕的时间,但总是完成不了一件事情。为什么呢?因为人往往都有惰性,更何况我们的中学生。前面提到数学学科同其他学科比较显得枯燥、乏味。在独学的过程中,往往要比其他学科花更多的时间。因此,在前期,学生独学过程中,应该专门在课堂上安排时间训练学生独学,不应该是简简单单的完成任务,而是要养成独立自主学习的习惯。可以给学生规定时间让其完成,从而提高效率。三、独学效率要提高,导学稿质量是保证。现在的课堂,以导学案为抓手。导学案应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导学案的编写必须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而制定的。真正起到“导”的作用。为了引导学生的独学,导学稿要设置能帮助学生独学的学习目标,学习重、难带点。“基础部分”大多数应以填空,简单习题为主(通过看课本内容、或已有的知识储备、已有的技能可单独完成)、要点部分的习题应该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能方便的指导学生,小结部分可以是以框图、树状、表格或文字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归纳,拓展部分应该是能够激起学生思维的习题。导学稿的编写,要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学生能通过使用导学稿,养成习惯,形成能力,获取知识。四、独学效率要提高,激励机制是动力我们常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教师一定要坚持对学生的独学情况进行公布,评价打分,表扬独学任务完成并且质量好的小组,对做的不好的小组要提出希望和注意事项。坚持日日评,周周评,月月评。奖励做的好的学生,奖励应该是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导学稿的编写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把一些激励的话编写进去。如我能行,我很棒等,在页脚的位置上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名人名言以起到激励的作用。五、独学效率要提高,过程督导是关键学生自学时,教师要通过观察,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端正学生的自学态度。学生在自学时教师加强督查,及时表扬自学速度快,效果好的学生,激励他们更加认真的自学。重视关注后进生的自学,有需要时可以单独指导,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使他们变得认真起来。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要只顾辅导一两个学生,而放弃了督促大多数学生。在查中落实。检查学生的独学效果,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检查,可以纠正不足;通过检查使学生看到自己独学所取得的成绩,获得成功的满足和喜悦,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