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述课程编制的“泰勒模式”“塔巴模式”“汉金斯决策模式”的基本内容。答:(1)“泰勒模式”上述流程图反映了“泰勒模式”的内容。简单的说就是收集资料——确立一般目标——进一步筛选——确立精确的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首先,设计者应该从学科内容、学生和社会等三个方面收集资料以确立一般目标即尝试性目标。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教育哲学”和“学习心理”这两个筛子作进一步筛选,就得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即精确性目标。其次,目标确立后为了实现所确立的目标,需要选择学习经验,既包括学生以前的经验也包括学生对当前情境的领悟。再次,选择学习经验之后需要将其系统化,从而使经验的累积效应最大化。在系统化的过程中,要把观念、概念、价值和技能等要素编进课程框架中。这些要素将不同科目的不同学习经验联系起来;同时,它们也是某些学科内容的联系纽带。最后,是课程编制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估。通过评估我们可以了解所选择的学习经验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从而知道教授的课程是否有用,这一点对课程编制是非常有必要的。(2)“塔巴模式”希尔达.塔巴在她1962年出版的《课程编制:理论与实践》中提出,课程编制应有固定次序,这样易于构建一个考虑周全且有活力的课程体系。她认为一线教师应参与课程编制,而非政府官员和专家编制课程教师实施。她认为教师应采用归纳式——从个别到一般的课程设计模式。她提出了七个教师应参与的主要步骤,即评估需求、形成目标、选择内容、组织内容、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活动、评价及其方法。(3)“汉金斯决策模式”这一模式包括课程的概念化与合理化、课程诊断、选择内容、选择学习经验、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维持等七个阶段。科目内容信息来源社会学生筛选尝试性目标心理学哲学评价选择和组织学习经验精确性目标课程的概念化与合理化课程维持课程评价课程诊断课程内容选择学习经验选择课程实施汉金斯决策模式将课程决策放在首位,要求考虑课程的本质及其教育、社会价值。在“课程的概念化与合理化”阶段,要界定课程的各种概念,了解课程领域的复杂性,充分意识到决定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的难度。“课程诊断”阶段主要是将需求转换为动因,明确目的和目标。“内容的选择”主要是确定该门课程所要教和学的内容。“学习经验的选择”主要是在教学方面,关键是如何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课程实施”阶段首先要精心地解决课程的细节问题,然后再将课程讲授给学生。“课程评价”阶段决定着课程的发展,通过评价可以知道课程是否是有效的,从而为课程的继续执行、修订或者取消提供依据。最后是“课程维持”阶段,该阶段是确保课程的有效实施和延续的必要的管理措施。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一模式在编制过程中反馈和调节不断循环,从而使编制者可以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作出必要的修订,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2.数学课程内容的变革应从哪几个角度入手?答:数学课程内容的变革应从增加新内容、改革传统内容和变革教材体系结构和数学内容的“大众化”等几方面入手。增加的新内容主要涉及集合论初步、数理逻辑初步、向量、微积分初步、统计与概率初步个算法六个方面。其中,前三项主要着眼于数学的基础,体现了数学知识发展的内在逻辑需要和逐级的抽象性;后三项内容主要从应用的角度考虑,体现了数学的广泛应用性。改革传统内容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1)用现代数学观点处理传统内容。主要是将现代数学思想与传统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用较高的观点来处理传统内容。(2)精简传统内容。传统内容的精简,一方面是为了给增加新内容“腾时间”,更主要的是有些传统内容“过时了”。变革教材体系结构,主要从三个体系结构来说。第一种教材体系,强调结构与统一,破除传统体系,砍掉了欧氏几何,打破代数、几何、三角等分科界限,用现代化观点重新处理传统内容;第二种教材体系,基本保留传统体系,加进现代内容。在对传统内容进行精简的基础上,局部渗透现代数学的思想和内容;第三种是前两者的“中间型”。它打破了代数、几何等的分科,成为一种统一的数学。在各部分内容中渗透现代数学的结构思想,但没有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