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省十二五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XX县区“十二五”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规划一、“十一五”期间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回顾十一五期间,我县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保稳定”的中心任务,致力于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致力于强化保障措施、增强保障能力,就业社会保障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制度建设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全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一)就业规模不断扩大。通过深化劳动就业改革、大力培育劳动力市场、引导广大劳动者突破传统就业观念等措施,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起自强自立、职业平等、创业光荣,面向多种所有制、面向多种形式自主择业的新型就业观。形成了择业观念市场化、就业渠道多元化、就业形式多样化,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就业机制,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实现了县、乡、村三级联网。“十一五”期间,累计安置城镇就业1.9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4%以内,保持了就业增长大于失业增长的良好态势。(二)社会保险水平明显提高。强化扩面征缴工作,完善社会保险政策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信息化管理体系,社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保基金保障作用明显增强,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险种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截止2010年12月,城镇基本养老、职工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9万人、5.17万人、3.38万人、2.8万人和2.1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月养老金从2007年的人均974元提高到2010年的1450元,失业人员领取失业金标准增加至472元,2010年五项社保基金征缴总额达到3.52亿元,支出3.47亿元。(三)优抚安置工作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县以心系国防、关爱功臣,解决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作为推进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在全市率先建立了以“三级优抚医疗网络”第1页共13页为载体、以“一个体系、四个层次”的优抚医疗保障机制为核心、以“一册、一卡、一站式结算”程序为补充的优抚医疗保障新模式,创建了“优抚医疗一站服务”贴心民政服务品牌。2009年2月,全国优抚医疗保障工作现场观摩培训班在我县开班,我县的做法得到了民政部、省、市领导和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全面落实优抚政策,实现了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资金社会化发放,多次调整了自然增长机制标准,残疾军人、烈属等抚恤补助标准均高于国家标准。积极推进安置改革,以政府指令性安置为主,自谋职业、企业双向选择为补充的“双考”安置制度,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自谋职业率连年上升,安置率均为100%。(四)社会救助体系日臻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取得新进展,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标准不断提高,保障程序不断规范,保障标准与物价指数挂钩联动,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分类施保。2010年,城市低保月保障达到709户1706人,保障标准由2006年的每人每月160元提高到280元,年保障资金由2006年的147.2万元提高到2009年的267.7万元,提高81.86%;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不断加强,2010年,月保障达到7952人,年保障标准由2006年的每人每年850元提高到1320元,年保障资金由2006年的39万元提高到2009年534.4万元,增加了1270%。加强县、乡、村三级慈善网络体系建设,每年开展“慈心一日捐”活动,5年来,共接受捐款2500余万元,救助困难群众4670人次,困难学生2405人次,大病患者11375人次。(五)社会福利水平进一步提高。建设了XX县区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济南玫苑老年公寓暨XX县区玫苑社区服务中心,投资5000万元,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建设楼房8栋。建设了集救助城镇“三无”人员、城乡孤残儿童、救灾储备、优抚医疗等社会救助于一体,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综合楼1栋,建成小型公寓楼7栋,配套建成了人工湖、健身广场、网球场和200亩绿地。实施“明天计划”,对具备手术条件的30名孤残儿童实施康复治疗手术,手术成功率100%。“十一五”期间,全县各种福利彩票发行总量达6260万元,为福利机构建设和慈第2页共13页善捐助提供了有力支持。按照“扶老、助残、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