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讲话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第一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讲话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切实转变干部作风树立正确的群众观2012/3/3019:44:56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法宝,也是我们开展工作、加快发展的根本方法。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从作风建设等五个方面指出了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我们党员干部中脱离群众的现象有所抬头,漠视群众、对群众诉求麻木不仁,贪图享受、腐化堕落,溜须拍马、唯上不唯下,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甚至以权谋私、与民争利等问题仍然严重。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尚未消除、经济社会发展困难较多、就业形势严峻、民生改善难度加大、各类矛盾交织叠加的情况下,密切联系群众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重点在基层和基层党员干部。因此,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把密切联系群众摆在突出位置,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始终坚持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深入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全力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群众利益,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而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加强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一、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尊重群众意愿作为第一选择。要广开言路,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把尊重群众意愿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要拓宽联系群众渠道。要全面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注重发挥民情热线、政府网站、市长信箱和手机报的作用。要完善决策和议事规则,凡是涉及群众的重大决策、重要决定,都要邀请群众代表参加讨论;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进行公开、公示、听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充分进行协商。要完善政风行风评议规则,定期组织群众和服第1页共20页务对象对政府部门进行评议,听取群众意见,采纳群众合理建议。二要完善联系群众制度。坚持调查研究制度,市团领导和市直单位、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每年要用3个月的时间深入基层调研,并撰写1-2篇有深度、有份量的调研报告,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坚持定点联系制度,每位市团领导都要联系一个乡镇、一个村(社区)、一家企业、一所学校,每年为联系点协调解决2-3个群众反映强烈、急需解决的疑难问题。乡镇干部全部驻村办点,做到“人人都有办点村,户户都有联系人”。乡镇干部留乡驻村时间每周不得少于4天。按照“党政部门包难村、政法部门包乱村、经济部门包穷村、技术部门包专业村”的原则,安排2—3个市直单位共同联系一个乡镇,每个单位包扶2-3个村(社区),一定3年不变。坚持公开承诺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工作特别是有审批权的市直单位都要公开承诺办事、办证、审批时限,公开承办事项、1承办责任人、办理流程、收费标准、办理时限、办理结果,每周汇总一次、更新一次,实行动态管理。坚持集中下访制度,深入开展“领导联点,干部、干警联户,共创平安武冈”活动和亲民爱民活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村(社区)召开形势恳谈会,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现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在重要节假日、重大政治活动等敏感时期,各级各部门要集中开展下访活动,掌握社情民意,排查矛盾纠纷。坚持定期接访制度,从市四大家主要领导做起,每周安排1天时间接访,其他市团领导每周安排2天时间接访,市直单位和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要随时接访。对群众的合理诉求实行“三定四包”责任制,即定领导、定人员、定时限,包调查研究、包协调处理、包督办落实、包教育稳控。三要创新联系群众机制。建立民情台帐机制,各级各部门都要建立民情台帐,乡镇要分村(社区)按月建立民情台账,市直单位要分股室按月建立民情台账,乡镇干部、市直机关副股级以上干部人手一本民情日记本,每天都要记录,每周梳理一次,每月汇总一次,实行动态跟踪反馈。建立述职评议机制,各乡镇结合“周例会、旬学习、月小结”三项制度,每月进行群众工作小结,开展群众工作讲评。乡镇每季度要组织村干部代表和群众代表对本乡镇服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