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倡导火葬座谈会讲话VIP免费

倡导火葬座谈会讲话_第1页
1/9
倡导火葬座谈会讲话_第2页
2/9
倡导火葬座谈会讲话_第3页
3/9
倡导火葬座谈会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签名倡导火葬五十周年。五十年前的今天,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151位党和国家高级干部签名倡导身后实行火葬。正是这一不朽的签名活动,使中华民族冲破了几千年的土葬习俗,拉开了中国殡葬改革的帷幕,对我国的移风易俗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殡葬,是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生老病死密切相关,对社会文明进步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首先,推行殡葬改革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殡葬既是传承文化的载体,又是封建迷信、陈规陋俗赖以生存的土壤。通过改革,大力倡导文明治丧,有利于破千年旧俗,树一代新风。其次,推行殡葬改革,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我国用不到世界9%的土地,养活着世界21%的人口。通过推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土地和木材,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再次,推行殡葬改革,有利于减轻人民群众的负担。由于传统厚葬的观念,加上殡葬中容易出现的攀比从众特点,大操大办给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很大负担。通过改革,大力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新风尚,有利于促进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的改变。因此,推行殡葬改革是合国情、顺民意、利国利民、减轻人民群众经济负担、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好事。半个世纪以来,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积极倡导和周恩来、邓小平等已故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表率作用下,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下,我国的殡葬改革和殡葬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从建立殡葬法律制度,到构筑我国殡葬管理服务体系,在引导人们接受火葬、破除殡葬陋俗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殡葬行业也由点到面,由小到大,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特殊服务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行火葬、改革土葬取得显著成效。中国的殡葬改革是围绕着推行火葬展开的。50年来,已逐步由党内发展到全社会,第1页共9页由首都推向全国。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江苏、广东等省市连续多年火化率接近100%,许多大中城市火化率在80%-90%以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实行火葬的地区越来越多,分布越来越广,出现了先进地区更先进,后进地区赶先进的良好发展势头,实行火葬正在成为群众的一种自觉行动。据统计,2005年,全国共火化遗体450.2万具,火化率占全国死亡人口的53%,全年为国家节约木材200多万立方米,节约土地3万余亩,节约丧葬费用数百亿元。骨灰处理是殡葬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创新和发展了多种多样的不占或少占土地的骨灰处理方式。除骨灰撒海外,采用树葬、草坪葬、鲜花葬、壁葬、吹灰葬、深埋不留标记等生态葬法的越来越多。北京、天津、上海、辽宁、河北、江苏、广东等省、市,每年举行多次骨灰撒海、骨灰植树活动。近年来,浙江等省启动了以整治“青山白化”及推行生态葬为主的绿色殡葬,取得了显著成效。此外,骨灰集中存放等少占土地的方式正在广大农村大力推广。在推行火葬的同时,土葬改革工作也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为了改变占用耕地、到处乱埋滥葬的现象,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普遍为村民兴建了公益性墓地,基本实现了遗体埋葬公墓化。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兴建了近百个为土葬服务的殡仪馆,兴办了23万个农村公益性公墓(包括骨灰公墓和遗体公墓)和近200个城镇遗体公墓。一些地区因地制宜推行了平地深埋、不留坟头的生态葬法,改变了千百年来乱埋乱葬的旧的土葬形式,节约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保护了自然环境。为治理乱埋滥葬现象,各地还积极开展平坟还田活动。50年来,全国各地平坟还田累计达数千万亩。土葬改革的成果为节约土地,保护资源作出了重要贡献。殡葬习俗改革在创新中发展。殡葬习俗改革主要指葬礼和葬法改革。半个世纪以来,各级民政部门在依法加强殡葬管理的同时,注重殡葬礼仪改革,以破千年旧俗,树文明新风为主题,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特别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头丧事从简,不留骨灰的榜样作用,带动了越来越多的群众自觉进行殡葬习俗改革。以往重殓厚葬和愚昧迷信的陈规陋习,逐第2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倡导火葬座谈会讲话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