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学概论黄尚明绪论•1、教学内容•了解博物馆学、博物馆和博物馆发展的历史;引导学生学会博物馆藏品的收藏、鉴定、编目、管理与保护的基本方法;探讨博物馆藏品的陈列艺术;初步熟悉博物馆管理的有关内容;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在博物馆藏品编目、保护、管理、陈列等方面的作用。•简化为:博物馆学→博物馆→藏品的征集、鉴定、定名、定级、登记、建档→藏品保护→陈列艺术→观众研究→科学研究→组织管理•2、参考书•王宏钧主编:《中国博物馆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6月。•苏东海:《博物馆的沉思》,文物出版社,2006年。•国家文物局、中国博物馆学会编:《博物馆陈列艺术》,文物出版社1994年。•3、讲授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适当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一次课堂讨论。•讨论会的题目是:博物馆与和谐社会•第22届世界博协大会于2010年11月7~12日在上海召开,会议主题:“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查阅相关资料,就此论题写一篇作业。并围绕该问题开一次讨论会。第一章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第一节、博物馆学的研究对象•一、什么是博物馆学?•博物馆学是研究博物馆的性质、特征、社会功能、实现方法、组织管理和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律的科学。•二、博物馆学的学科性质•第二节、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一、博物馆学的研究内容•(一)理论博物馆学•1、博物馆学基础理论•2、博物馆基本理论研究•(二)博物馆方法学•(三)博物馆管理学•(四)历史博物馆学•(五)普通博物馆学•(六)专门博物馆学•二、博物馆学的新趋向•1、以物为本→以人为本,人与物相结合•2、生态博物馆•3、信息化在博物馆中的应用第三节、博物馆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一、博物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博物馆学与历史学•2、博物馆学与考古学•3、博物馆学与教育学•4、博物馆学与心理学•5、博物馆学与管理学•6、博物馆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二、博物馆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一)宏观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二)一般科学研究方法•1、分析与综合•2、历史法•3、调查法•4、比较法•5、新的科学方法: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第二章博物馆学的历史概况•第一节欧美等地的博物馆学•一、欧美等地博物馆学的发展状况•(一)十九世纪晚期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1、1885年,英国人杰•格拉瑟正式使用“博物馆学”(Museology)这一术语。•2、1837年,G•F•克莱姆发表第一部关于博物馆史的论著《论德国科学和艺术藏品的历史》。•3、1888年,美国G•B•古德发表了《博物馆历史和历史博物馆》、《未来的博物馆》、《博物馆管理原则》。•4、1904年,英国D•默里出版三卷本的《博物馆的历史及其利用》•(二)20世纪30年代•1、1934年,国际博物馆事务局出版了两卷本的《博物馆学》。•2、T•R•亚当姆出版的《博物馆的公民价值》、《博物馆与大众文化》。•3、G•F•拉姆齐出版的《美国博物馆的教育工作》•(三)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苏联、东欧•1955年,出版了《苏联博物馆学基础》•1958年,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H•A•克诺尔出版了《地方文化与与博物馆的登录工作与藏品》•K•施莱纳:《博物馆学概论》、《博物馆领域史》、《博物馆基础》•2、西欧、北美、日本•1、美国A•S•维特林:《博物馆:它的历史及其教育任务》•2、法国G巴赞:《博物馆时代》•3、1969年,美国S•D•里普利:《神圣的园林:博物馆论文集》•4、1970年,前联邦德国出版的论文集:《未来的博物馆》;美国A•S•维特林:《寻求有用的未来博物馆》;1972年,《危机中的博物馆》•5、英国K赫德森:《八十年代的博物馆》•美国珍妮特马斯汀著、钱春霞、陈颖隽、华建辉、苗杨译:《新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导论》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年。本书为论文集,收录十二篇文章。导言讲了博物馆理论,第一部分通过历史和鲜明生动的例子探讨博物馆的性质,第二部分将理论付诸实践,在参观博物馆、进行艺术创作与设计时应具有批评的眼光。《博物馆档案——学术研究的资源与机构身份认证的依据》一文强调了博物馆档案的重要价值。•二、国际博物馆协会(InternantionalCouncilofMuseums,简称ICOM)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