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课程改革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完成这一场变革的必要条件。因此,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设。更新观念。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因而应摆正师生之间的关系,了解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应该深入学生生活,从维护他们的利益出发,立足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引导他们走上成功之路,感受成功的喜悦。教育需要理解,理解是爱的别名。教师要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建立这样的师生观是形成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条件。因为,教师是建立平等、和谐师生关系的决定因素,教师只有切实转变观念,教学中做到目中有人(学生),才可能自觉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积极思考、大胆想象的空间。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氛围。新课程要求教学方式的变革,要求教师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意识,真正把学生看成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是具有认识能力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老师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充分与课本对话,在研究的基础上自由发表意见。在课堂上,师生间的对话应该是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无论是指导阅读还是体会感情,无论是指导背诵还是交流读后感受,都要很好地体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应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位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温馨的微笑洒向每位学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幽默诙谐能够创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它是平等师生关系的催化剂。教师是形成平等师生关系的主导因素,要保持年轻的心态,这会更容易与学生接近、靠近、贴近,这是形成平等师生关系的必备条件。尊重学生。教师一定要学会尊重学生,要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批评指责、多一点两人之间的情感交流。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要采取教育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其次,尊重学生的个性,并根据学生个性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让学生自己作出选择和决定,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以达到最佳效果。再次,教师要信任学生。只有做到严中有情、严中现爱,素质教育中的新型师生关系才会发挥真正的作用。因为只有在轻松、积极、无压力的环境中,学生才敢于突破常规,勇于异想天开。只有在民主的师生关系条件下,学生真正处于主体、主人、主动的地位,他们才乐于、敢于发挥出创造力。总之,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成功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障,教育工作者要力争寻求行之有效的方法,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课堂教学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