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减数的实际问题教学目标是:1、使学生掌握解决“求减数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2、使学生能清楚地建立部分数与总数间的数量关系,更全面地理解减法的意义,加深相关联的三类实际问题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3、积累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运用价值。教学重点:使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只要从总数里面去掉剩下的就可以算出去掉的数量了。教学难点: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清解题思路。新授:一.游戏导入,引导学生感知。师: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猜、猜”。师:老师的这个盒子里装了10块糖。现在请一位小朋友上来当老师的小助手。师:现在我们来数一数,老师的盒子里还剩多少块糖?(1、2、3、4、5、6、7)师:从原有的10块糖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糖盒子里还剩的,一部分是拿掉的。从原有的里面去掉还剩的就等于拿掉的块数。二.新授1.师:今天,动物小猴子也加入了我们的学习。(2分钟)我们来看看小猴子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问题。我们一共采了26个桃,吃了20个,还剩多少个?谁来为大家读一读题目。(一名学生读题。)问:怎样列式?问:说说怎样想的?2、师:我们再来看看小猴子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问题呢?(先出示条件)我们一共采了26个桃,现在只剩下6个。问:从图上你知道哪两个条件?师:小猴一边吃一边想出了一个问题来考考小朋友们。猜猜看,它会提一个什么问题?问:怎样求吃了多少个桃子呢?师:先自己想一想,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然后和同桌同学去说一说怎样想的。(生讨论)师:小朋友都想好了吧,说说你们的想法。(在学生回答的同时利用课件将这道应用题转化为括线应用题。)吃掉多少个?剩下6个一共采了26个师:怎样列式?师:谁来口答一下?问:算式里的26表示什么意思?师:减6表示什么呢?师:20表示什么?问:谁能完整地把这个算式的意思讲给大家听一听。师:一共采的26个桃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吃掉的,一部分是剩下的。从一共采的26个里面去掉剩下的就等于吃掉的。(课件闪烁,括线图里面“剩下6个。”)4、比较。问:比较一下这两题在列式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出现前面两道题的括线形式)师:先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这两题分别怎样列式?怎样想的?然后再思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师小结:我们可以把一共采的桃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已经吃的,还有一部分是剩下的。要求剩下多少个,要从26个桃里面去掉吃掉的20个;要求吃掉多少个,要从26个桃里面去掉剩下的6个。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总数—一部分=另一部分。三.练习。1.(1)数学书“想想做做第1题。师: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什么?师:也就是小男孩付的55元包括哪两部分?问:要求什么问题呢?(生独立思考,在书上完成练习。)师:说说怎么做的?你是怎么想的?(2)数学书“想想做做”第2、3题。(生听题独立完成。)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2、题组练习。(1)一共要栽35棵花,还有4棵没栽,已经栽了多少棵?(2)一共要栽35棵花,已经栽了31棵,还有多少棵没有栽?(3)已经栽了31棵花,还有4棵没有栽,一共要栽多少棵花?逐题出现。让学生逐题分析想法。(师引导比较)小结。沟通三类应用题的关系。2、游戏。猜、猜、猜(课件)(1)(课件演示从袋子里拿出5个桃)师:请你猜猜袋子里还剩多少个桃?师:究竟谁猜的是对的呢?老师也不知道,但是如果能再提供给我们一个条件,我们大家就都能知道谁猜得对了。问:说说我们应该再要一个什么条件?(课件出示:袋子里原来有8个桃)师:现在你知道袋子里应该还剩几个了吗?说说你怎样想的?(2)师:准备好了吗?我们继续猜。(课件演示:从袋子里拿出3个桃。)师:猜一猜,袋子里原来有多少个桃?师:我们再要一个什么条件就能判断谁猜得是对的。生:我想知道袋子里还有多少个桃。(课件出示:袋子里还剩6个桃。)师:说说袋子里原来究竟有多少个桃。怎样想?你猜对了吗?(3)(课件演示:从袋子里拿出的部分被遮盖起来了。袋子里能看出还剩7个)师:猜猜看。拿出了几个。师:我们来看看哪个小朋友猜的是对的。谁来要求一个条件?师:谁猜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