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小班绘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内容摘要】2岁——3岁的孩子一般都喜欢涂涂画画,可奇怪的是,常听到幼儿园教师特别是小班教师诉说班上孩子不爱画画,有的孩子甚至一参与画画活动就哭。这是为什么呢?根据分析,孩子不爱画画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初入园的不适应性,导致有些幼儿拒绝参与绘画活动及其他活动。第二,在“涂鸦期”,有的孩子未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导致其对绘画活动有惧怕心理。第三,幼儿园教师组织的集体绘画活动挫伤了部分幼儿的自尊心,从而使他们厌恶、害怕画画。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班上开展了“让小班幼儿爱画画”的教学探索活动,从迅速消除幼儿对画画活动的惧怕,培养他们参与此项活动的信心着手,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一、结合手工活动开展绘画活动,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二、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方案,让幼儿在自觉参与状态中学会绘画的基本技能。三、评价过程为过程评价,培养幼儿自信心、成就感。【关键词】小班绘画教学现状对策【正文】2岁——3岁的孩子一般都喜欢涂涂画画,可奇怪的是,常听到幼儿园教师特别是小班教师诉说班上孩子不爱画画,有的孩子甚至一参与画画活动就哭。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对小班幼儿的家长及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回答孩子不爱画画的占调查总人数的46%。根据分析,孩子不爱画画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初入园的不适应性,导致有些幼儿拒绝参与绘画活动及其他活动。第二,在“涂鸦期”,有的孩子未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导致其对绘画活动有惧怕心理。这主要是由于家长不了解涂鸦对孩子发展的意义而断然制止其“乱涂乱画”,或嘲笑、责怪孩子画得不好而造成的。第三,幼儿园教师组织的集体绘画活动挫伤了部分幼儿的自尊心,从而使他们厌恶、害怕画画。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教师没有尊重孩子之间绘画基础的差异,无论材料还是设计、组织教学活动都不能做到面向全体、注重个别,使集体中出现“画得好的爱画——多画——画得更好”和“不会画的怕画——不画——更不会画”两个极端。2、教师没有遵循儿童绘画从涂鸦阶段到表现阶段和再现阶段之后逐步进入写实追求阶段的循序渐进规律,而是强迫孩子跨越应有的发展阶段。如,在小班组织大量的临摹活动以及枯燥无味的涂色训练,结果使孩子们怕画画。3、教师忽略了观察生活是绘画活动的源泉,培养情感是绘画学习的根本,思维及想象是绘画学习的中心,创造表现是绘画学习的生命,而一间教室、一幅范画加说教是目前很多幼儿园绘画教学的真实写照。这不能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4、幼儿最重视的教师评价,由于通常在绘画结束部分进行而常被老师忽略。教师即使进行了评价,也往往流于形式或者着重评价画面效果,而忽略对创作过程的评价。再加上教师评价画面的标准受成人审美情趣的影响,使有些思维活跃却画得不像的幼儿,由于得不到教师的理解和肯定,失去了参与活动的信心。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班上开展了“让小班幼儿爱画画”的教学探索活动,从迅速消除幼儿对画画活动的惧怕,培养他们参与此项活动的信心着手,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一、结合手工活动开展绘画活动,激发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这里所说的手工活动包括泥工、纸工活动。爱玩泥、撕纸是孩子的天性。手工与绘画相结合的美工活动,不像单纯绘画活动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注重动手操作的乐趣,自然为幼儿所喜爱幼儿在捏泥、撕纸或折纸、粘贴的活动中所获得的对物体的感知有助于他们在绘画时表现此物体。例如,用棉签画“美丽的烟花”前,先进行撕纸、有序粘贴活动。幼儿通过粘贴,对烟花的散开的形状有了感知,再进行绘画也就很容易了。二、精心设计每一次活动方案,让幼儿在自觉参与状态中学会绘画的基本技能。小班幼儿基本处于涂鸦期、表现期,因此,我们认为小班幼儿不适宜学习临摹及练习大面积涂色。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绘画学习的原则,我们设计了两套活动方案。一套方案是通过在玩中观察、在情景中培养情感及激发兴趣,活动中思维想象,达到主动地创造表现的“故事情景想象画”活动模式。例如,幼儿学画短竖线,多数教师会让幼儿画草来进行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