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平凡的世界》评价从上高中开始,《平凡的世界》原著在这十几年间我读了不下六七遍,对它的崇敬与喜爱之情是勿庸致疑的。最近北京卫视在播电视剧版的《平》,昨天播到了14集,却让我看得如梗在喉,坐立不安,常常是看着看着就跳起来把电视关了,然后在房间里愤怒的来回踱步边走边骂,这种感觉好像是我本人受到奇耻大辱一样难以平静。本人不是电视剧发烧友,因为见惯了中国电视剧的粗枝滥造,实在是不愿意再为哪个电视剧烧脑了,所以除了偶尔陪父母看一眼电视剧,基本上我不追剧的。这个《平凡的世界》是例外,我得知北京卫视要播,是数着日子在电视前等的,可见《平》在我心中的地位!本人先大言不惭一下,我虽是一介吊丝,但骨子里还是个文艺青年,对于电视电影艺术有着自己的评价体系,并且要求还不低,所以,高标准严要求下的炮火轰给你,也不辱没你的艺术灵魂。下面,开炮!首先,是《平》的对白问题。导演原意是想采用方言的形式来表达,想法不错!陕西方言本身就很好听也好懂,并且也符合原著的意志,这就是黄土坡坡上的故事,用方言再好不过。但是你看,《平》用的是什么方言?我不是陕西人都听得出来这方言不地道,更要命的是还普通话和方言夹杂,两个人一会普通话一会儿方言,村里的农民有的说普通话有的说方言,城里的干部开会用方言,私底下又说普通话……整个就是乱七八糟的一锅粥。作为一部影视作品,连起码的与观众交流的语言因素都不考虑,你是想让观众怎么接受你的作品这样阴阳怪气对白方式根本无法让人进入剧情,从头到尾都被这闹心的对白折腾着。请问你这是何用心?如果你是一个有情怀的导演,一定要用方言,可以,那么你能不能好好的培训演员们,能说一口地道标准的方言后再来拍?如果说不了,那你后期找专业配音也行啊!就你这种搞法,你自己真能过自己这关吗?你是怎么给自己台阶下的?难道你这里面还有什么高深得常人无法理解的艺术深意在里头?要我说你就是傻,直接用普通话不就完了,降低了操作难度但并不降低艺术难度,还能避免争议,因为即使你方言说得再好,也不一定所有人都喜欢还是有人骂你,你用普通话谁能说你一个字不好?还有,我就是一普通观众,我都替你操心,广电总局曾明确发文电视节目不能使用方言,虽说不是要求电视剧也一样,但你这种半拉子方言你真不担心过了不审吗?你不嫌事啊?再来说它的旁白。《平》作为一部大气磅礴的作品,要想尽量展现它的思想,不使用旁白是不可能做到的这里面就有两个问题,旁白说什么?怎么说?我看这14集后最大的感触是:旁白一起来,我马上就感受到了《舌尖上的中国》的气息。《舌》作为一部已家喻户晓的纪录片,它的配音堪称经典,但是你确定这种配音方式适合《平》的旁白?质朴的情节与画面配上华丽大气的旁白,这种反差给我的感觉完全是格格不入,旁白的响起不但不能对剧情有所带入,反而让我感觉到被带出。成熟的旁白应该跟剧情浑然一体,响起的时候让观众丝毫查觉不到它的响起,而《平》的旁白每次响起都在牛哄哄的拨开观众的注意力---我,旁白大仙来了!这样的旁白,要还不如不要。还有,看看它的旁白都说了些什么,我最大的感受是情节不够,旁白来凑,记得旁白说少安泪流满面就有两次,我就不明白了,你直接来个特写不就行了,要你旁白来说?特写的泪流满面的镜头不够旁白直白吗?不够旁白有感染力吗?作为一种影视艺术,我们要的是通过演员专业的表演与情节设定来感受剧中人物的情绪,像你这种一有情况就上旁白的做法,你以为你是在说书吗?给点有技术含量的东西行不行?到目前14集为止,我还没有留下关于旁白的哪怕是一次的漂亮印象。关于旁白我还想说的一点是,既然你台词都用方言了,为甚旁白不用方言,我敢肯定这样会使得效果协调很多。你搞两个语言风格,这是遵循了哪位影视大师的哪一条艺术理念了?以上关于语言与旁白两点是对导演的艺术形式个人偏好问题的批判,对导演的艺术形式偏好进行批判是不高尚的,因为你不喜欢但人家导演喜欢啊,你凭什么批判人家,就像有人就是喜欢牛粪拌着面条吃,吃得又香,你一定要批判人家那肯定是你的不对啊,但问题如果是他吃着牛粪拌面条跑去把县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