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供写作素材训练一一、关于家风家训的名言:1、无瑕之玉,可以为国器;孝悌之子,可以为国瑞。2、修身而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4、独立人格、勤俭节约、凡事忍耐、不断学习、为人正直、用心做事。5、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德惟贤,能服于人--刘备6、纪晓岚:一戒是(晚)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7、梁实秋:谚云:“树大自直”,意思是说孩子不需管教,小时恣肆些,大了自然会好。可是弯曲的小树,长大是否会直呢?我不敢说。8、李嘉诚(香港):独立人格、勤俭节约、凡事忍耐、不断学习、为人正直、用心做事。9、《朱子治家格言》还涉及了家与国的关系:“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二、家风概念解读“家风”,一般指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风尚和作风。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家风是家庭成员道德水平的集中体现。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其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什么是家风,家风不是一阵风,它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道德风貌,一种稳定的呈现。可以说,我们把家风叫做门风,它是一种道德风貌,它最本质的是道德风貌的体现,也是一种道德习惯,是一种习惯的稳定的行为,不是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家风一定是比较稳定的,自动化的,稳定的行为,我们研究的像行为习惯。三、【素材积累】1、名臣臣曾国藩的家教:一代名臣曾国藩的后裔,人才辈出,长盛不衰,这跟他严厉的家教是密切相关的。曾国藩家书提到:“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曾国藩三个儿子,五个女儿。二儿子曾纪泽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外交家。小儿子曾纪鸿是清代著名的数学家。孙辈曾广钧是曾家第二个进士,23岁中进士入翰林,是翰林院最年轻的一位。孙女,曾广珊是著名诗人,她儿子就是国民党国防部长俞大维。直系第四、五代一共一百四十多位都非常优秀,大部分在学术、科技、文化上很有成就。俗话说“富不过三”,但曾氏后裔历经100余年而不衰,与其严谨的家教紧密相连。儒家把“齐家”放在“平天下”前,就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曾国藩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根据,经过自己的理解、消化,独创一套家教理论和方法,对子孙温言细语,不厌其烦,言传身教,最终获得成功。曾国藩认为:“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即使在戎马倥偬、甚至生死未卜之际也不忘写信回家,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体现了他“怜子如何不丈夫”的儒雅一面,十分难得。曾家门风以“八本”、“三致祥”为里,以“耕读”、“勤俭”、“和睦”、“敦厚”为表,构筑了百年家族长盛不衰的坚固堤防,也为今人提供了堪为典范的家教蓝本。“八本”是:“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致祥”是:“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曾国藩终生履行家规,从不懈怠。【素材点睛】如果说一代名臣曾国藩的个人成就让人仰慕的话,那么更让人叹服的是他的后裔人才辈出,长盛不衰。一个令人探究的问题是曾国藩严格的家庭教育。曾国藩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根据,经过自己的理解、消化,独创一套“明理修德、勤俭习劳”的家教理论和方法,对子孙温言细语,不厌其烦,言传身教,最终让曾家后辈人才层出不穷。2、家训造就学界“豪门”:为什么江南钱家人才辈出,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钱牧、钱钟书,还有很多。钱家为什么,因为他们这个家庭,作为吴越王的后代,他们有千年的家训,但是到了1925年的时候,他们钱家人做了一个大的修订,就是继承原来的吴越王老祖宗的精神,又吸纳了中国的传统的文化的一些精华,把各种家训的精华吸收在一起,修订了这个钱氏家训,他这个家训改为几个部分,第一,个人部分,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