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建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年是我县“推进五大创业工程、实现全面振兴目标”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方面的支持下,我们建设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战略部署,从服从服务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以建设雁门关外人居环境最优城镇为目标,以旧城改造和建设管理为重点,按照科学发展、自主创新、奋力赶超、构建和谐的时代要求,尽职尽责开展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展。一、打破常规,积极投身旧城改造旧城改造是多年来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心愿和热切期盼,是建设雁门关外人居环境最优城镇的一项带有根本性意义的工作。整个工作课题新、政策性强、要求高、前无经验。我们建设局作为旧城改造的主要职能单位,作为旧城改造领导组办公室,主要从三个方面积极协助县委、县政府和领导组抓好旧城改造。1、按照创新工作的要求,积极当好旧城改造的参谋助手旧城改造不同于正常的建设管理,不仅要发挥职能部门的职能作用,而且要紧跟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发挥好领导组办公室的参谋助手作用。对此,我局坚持从三个方面当好参谋助手:一是决策上当好参谋助手。旧城改造提上日程后,为了尽快明晰和形成旧城改造的整体工作思路,根据县委、县政府和领导组的安排,我们下力开展了旧城房屋调查和社会调查工作。旧城房屋调查工作由领导组成员带队,40余名同志参与,分三个组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调查涉及用地范围24万平方米,产权户853户,居住户1125户,人口3806人,各类房屋5849间。通过实地丈量、登记、制图、拍照、摄像和征询被拆迁户的意见,形成了整个调查范围的纸质、影像档案,并分类汇总出40多个方面的数据和具体的安置意向,为旧城改造决策提供了基础依据。在此基础上,在县委、政府领导深入调研的同时,我们还把社会各界对旧城改造的意见、反响等,进行了收集、整理、反馈,形成调研性资料30余篇,为县委、县政府和领导组提供了多方位的决策依据。此外,我们组织有关人第1页共8页员,根据各项调研成果和规划数据,认真测算旧城改造一期工程的拆迁帐、补偿帐、投入帐、营销帐,等等,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为县委、县政府和领导组提供了多方位的决策依据,促进形成了我县旧城改造“政府组织,市场运作;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人为本,依法公开”的总体工作思路。二是工作方法上当好参谋助手。旧城改造难,难就难在了经济社会基础弱,涉及群众多,具体情况复杂;难就难在了政策法规性强,与现状实际反差大。如何破解这些难题。我们积极向县委、县政府和领导组建言献策,提出“依法就是办法,公开就是办法,让利就是办法”的策略方法,并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做到学法靠前,提供业务保障。办公室和局内一班人学习城市房屋拆迁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10余部,并将这些法规翻印成册,分送领导组成员和有关部门在工作中学习。同时,还将拆迁改造的法规性程序,流程式地摘录出来,明确和理顺拆迁改造法规程序,规范实际运作;坚持做到操作到位,将县委、政府和领导组决定的公开运作程序落到实处。如安置补偿办法的逐户征求意见,公布旧城改造一系列决策性办法、意见,公示规划,公示拆迁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等重要情况,充分给予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积极投身和支持旧城改造;坚持做到贴近实际,把县委、政府提出的“拆一补一”的重大决策具体化、规章化。县委、政府提出“拆一补一”的决策思路后,我们对“拆一补一”的具体实施进行了反复论证和数据测算,针对法规规范、房屋等级划分、房屋类别平衡、过渡性措施、疑难问题处置等具体课题,提出了“拆一补一”实施性细化程序,提出了“上房补1、下房补0.8”的具体执行标准,提出了“自行拆迁、材料归己”平衡房屋差别的具体办法,提出了宅基空地有一分补20平方米的处理特殊问题的具体办法,使“拆一补一,以旧换新”的补偿办法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符合实际可操作。三是规划上当好参谋助手。规划是旧城改造的龙头。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州古城是全县上下最为关心的问题,也是县委、县政府领导组决策最为慎重的问题。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我局尽力发挥职能部门的专业优势,当好县委、县政府与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