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事业的内涵与特征(P13-15)所谓公共事业就是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创造条件或提高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活动。本书将“公共事业”的范围确定在教、科、文、卫、体五个领域。在中国,公共事业是一个专有名词,并与有中国特色的事业单位密切相连。事业单位所提供的公共物品中相当一部分是、准公共物品。据此,公共事业的特征有:第一,公共性;第二,公益性;第三,非营利性;第四,服务性。2、公共事业管理的三种模式、演变、特点。(P88-91)(1).公共事业管理的保护模式时间: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时期基本特点: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统筹,但其职能是极有限的,有限的公共事业产品基本上由社会和自行提供,市场起到间接作用。(2).公共事业管理的干预模式时间: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以后,在60年代前后达到高峰。基本特点:政府依靠庞大的官僚组织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干预并垄断公共事业管理的模式或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市场对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是间接而非直接的,社会的力量的参与是极为有限的。(3).公共事业管理的市场模式时间: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是对公共事业管理干预模式改革的产物。基本特点:在政府的主导下,多元主体参与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负责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政府与市场和社会分权,政府不再垄断公共服务的供给过程,市场和社会对公共事业产品的生产和提供的参与是直接而非间接的。3、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决定因素。(P94-96)(1)公共需求一个社会的公共事业管理模式,是随着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条件下公众公共消费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公共需求是决定公共事业管理模式发展演变的根本因素。(2)主体意识这里的主体意识,主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社会对公共事业管理相关问题的认识,其中的核心是一定的主体对公共事业管理相关问题的认识能力。(3)政府能力在可能涉足公共事业管理领域的主体中,作为社会中最具权威性和强制性的组织,政府能力无疑具有决定性的地位。所谓政府能力,如果从社会产品的角度看,就是政府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4)社会发育程度这里主要是指作为社会组织载体的非营利组织等的发育程度。4、关于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必要性和可能性。(P97-99)(1).私人参与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的必要在公共产品领域,虽然政府机构日益庞大,财政支出日益增加,但由于生产方式单一、生产与供给缺乏竞争,使得资源配置和生产低效率,公共产品生产数量不足,品种和质量难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相伴随的是政府的贪污腐败盛行。这样,政府不仅不能有效地解决公共事务,满足不断增长变化的公共需求,政府自身反而成为了一大社会问题。这一切,昭示着以往政府全面干预,垄断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的福利国家出现了危机,相当程度上就是既有的政府垄断公共产品供给的模式已难以维系。(2).关于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可能性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公共产品消费的外部性可以得到解决,其生产的成本能够得到补偿,因而私人生产和提供是必然的。5、私人参与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的条件(P99-101)(1)是纯公共产品领域私人一般不进入。(2)是在公共产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3)必须有产品的产权制度安排。这是私人进入公共产品领域参与公共产品生产和提供最重要的制度安排。(4)可以将公共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作为两个环节分开。6、当代公共事业产品提供方式(P101-103)1.区分提供与生产服务的供应是指一系列集体选择行为的总称,它就下述事项作出决定:需要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标准、需要筹措的收入数和如何筹措、如何约束和规范公共产品和服务消费中的个人行为、如何安排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服务的生产则是指如何将一系列的输入资源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技术过程。(一)公共提供公共产品由政府无偿地向消费者提供,以满足社会的公共消费的需要。(二)市场提供由市场提供生产公共产品单位的经费。(三)混合提供政府以成本价格为基础,通过政府补贴和向受益人收取一定费用的方式来提供公共产品。从公共产品的提供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