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党建设会议讲话这次全市新经济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是在全市人民以饱满的政治热情迎接党的十七大、迎接市第三次党代会和重庆直辖十周年大背景下召开的,是在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的重要时刻召开的。这是全市党建工作的一件大事。刚才,李军同志客观总结了我市直辖以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并根据市委的总体要求,对今后一段时期和今年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作了部署安排,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按照这个部署安排,认真抓好落实。3个区的交流发言和两个区的书面材料,从不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工作经验,很有参考价值,希望各地认真学习借鉴。下面,我讲四点意见。一、审时度势,更新观念,深刻认识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两新”组织的快速发展,党中央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引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职责任务写入了党章;胡锦涛、曾庆红、贺国强等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需要,大力探索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重庆直辖以来,市委领导全市各级党组织,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深入研究、不懈艰苦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汪洋书记到重庆工作以后,身体力行,带头参加调研,及时指导“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明确要求我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要努力走在全国前列”,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呈现出历史性的新变化。去年7月,市委设立了市委新经济社会组织工委,并在今年初全市党的建设工作会上作了特别强调,又于今年2月正式印发了《中共XX市委关于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政策措施,充分表明市委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坚定决心。“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之所以得到如此重视,是由它的重第1页共15页要地位和重大作用所决定的。第一,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根本要求。我市“两新”组织广泛分布在各行各业各领域,总数已发展到50多万户,聚集了600多万员工,创造的社会财富已超过了“半壁河山”,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党的执政基础中含量很重的一块。但是,相对于其他领域,“两新”组织目前还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最为薄弱的一块。一是已知的党员数量较少。全市目前已经掌握的“两新”组织中的党员只有7.9万多名,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1.3%,明显低于全市党员占总人口比例5%的平均水平。统计资料显示80%以上的“两新”组织没有党员。二是单建的党组织数量较少。去年底统计,除50多万个体工商户外,全市55337个“两新”组织中,单独建立党组织的只有3131个,仅占5%;3122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中,单建党组织的比例也只有46%。三是党组织的活力还不够。一些党组织受人才、经费、时间等条件限制,难以正常开展组织活动,党组织对“两新”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明显不如党员个人在生产经营和业务工作中的骨干带头作用。这些充分表明,党在“两新”组织的执政基础急需进一步加强。我们党有一个著名的理论观点,叫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党还有一个独特的党建理论观点,叫做“支部建在连上”。第一个理论告诫我们,党必须掌控经济基础。第二个理论告诫我们,党只有把自己的组织建立到每个经济社会组织之中,才能实现对经济社会全面有力的领导。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危机感,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作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紧迫任务来抓。第二,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重庆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前天是重庆直辖十周年法定纪念日。过去的十年,是重庆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十年,也是全市“两新”组织迅速成长壮大的十年。这一时期,全市“两新”组织保持了近20%的年均增长速度,吸纳了80%以上的新增非农就业人员;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从直辖时的25%第2页共15页提高到去年的53.1%;到2006年,民营经济提供了近一半的税收收入,投资超过了全社会投资总量的60%。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