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会议上的讲话XX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暨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报告毛朝晖2016年3月25日(根据录音整理)同志们: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动员部署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进一步推动我市公共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省文化厅李晖厅长莅临会议指导,腾飞市长亲自出席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领会并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一充分肯定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绩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文化提升"战略,建设文化强市,基本建立了"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一)设施网络基本建成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把构建覆盖城乡、功能齐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文化建设重要任务来抓,基本形成了市级有标志性设施、县市区有馆、乡镇(街道)有站、村(社区)有室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神农大剧院、方特欢乐世界、湘江风光文化休闲带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四馆一中心"(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市群众艺术馆、市美术馆和市戏剧传承中心)等一批综合性文化设施提档升级正在启动。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剧场,大都完成升级改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全部建成,基层服务点和公共电子阅览室第1页共8页已实现乡镇全覆盖。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115个。农家书屋建成1922个(区划调整前个数)。社区文化活动室建成206个。广播电视实现村村通。(二)服务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基本形成了多元化供给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周周乐"广场文化活动,自1998年以来从未间断,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文化品牌,被评为"三湘群星奖";炎帝广场先后被评为"全省优秀文化广场"、"全国优秀特色文化广场"."株洲合唱节"、"欢乐潇湘·欢乐株洲"、"高雅艺术大巡演"、"株洲读书月"、"我们的节日"等10余个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影响不断扩大。市图书馆、群艺馆、博物馆、美术馆全部免费开放。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实现一村一月一场,每年放映2万多场。演艺惠民·送戏下乡常态化,每年近1000场。XX县区"乡村大舞台"品牌,被列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去年精心打造的"社区大舞台"品牌,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力量办文化的积极性,形成了"群众办、群众演、群众看"的城乡互动的生动局面。同时,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市县乡三级联动已经形成,具有地域特色文化志愿服务品牌正在凸显。现代传播体系和互联网文化建设不断加强,打造了"韵动株洲"、"文化株洲"手机app、微信、微博、网站四位一体的公共文体服务平台。(三)产品创作体系基本建立市政府设立"炎帝文艺奖",每两年组织对优秀文艺作品进行一次奖励,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特别是近两年,进一步加大创作力度,不断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水平。专业剧团创作排练的《红藤草》、《沥沥太阳雨》和《从前有座山》,相继荣获文化部"文华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大型现代花鼓戏《山竹》荣获第四届XX省艺术节"田汉优秀剧目奖",历史剧《大顺李岩》获第八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大型剧本银奖。去年精心打磨的原创音乐剧《天使合唱团》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获得"田汉大奖".在第五届XX省艺术节上,我市荣获10金5银2铜的好成绩,奖牌总数位居全省前列。第2页共8页(四)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近年来,我们加强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将全市2351处不可移动文物点全部纳入保护规划编制,先后完成43处红色文物的保护规划,投入4亿多元修复了一批重要的文物景点。炎帝陵二期、朱毛首次会面旧址万寿宫、XX县区工农兵政府旧址、洣江书院、株洲秋瑾故居,南方公司工业文化遗产群等得以全面修复。炎帝陵——桃源洞(神农谷)被列入《中国国家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XX县区工农兵政府旧址、红军标语博物馆进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景点名录,炎帝陵被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