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农村开展“一推双带”活动动员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农民增收致富步伐,前不久,省文明委作出决定,从今年起到2007年底在全省农村全面开展以“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带动农民素质提高、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主要内容的“一推双带”活动,并召开了动员会议,下发了活动方案,省委副书记全哲洙同志作了动员讲话。市委对在农村开展“一推双带”活动非常重视,市委常委会听取了市文明办关于全省“一推双带”活动动员会精神和我市开展“一推双带”活动实施方案的汇报,决定召开这次会议,并就开展好“一推双带”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刚才,文才同志宣读了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在全市农村开展“一推双带”活动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应该说这个《方案》既结合了我市农村的实际,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希望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按照《方案》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下面,就贯彻落实《方案》,深入扎实地开展好“一推双带”活动,讲三点意见。一、充分认识开展“一推双带”活动的重大意义,把它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农民素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在农村开展“一推双带”活动,对于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干部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首先,开展“一推双带”活动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在本世纪初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第1页共9页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与建设,我市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总体上由温饱进入了小康阶段,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村社会稳定。但我们也应看到,我市经济仍处于欠发达阶段,农村经济尤其不发达,现在达到的小康是较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小康。突出表现在,城乡之间、工农之间、县(市)之间及农户之间收入差距较大,农村人口比重较大。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060元,城市居民收入高于农民收入2。2倍。五个县(市)区人口和全市农业人口所占比重均超过全市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至少有46万人。数量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存在,一方面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使农民人均收入长期在低水平徘徊,导致农村购买力低下,严重影响落实扩大内需方针的成效,造成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这种情况表明,尽快把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是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农村市场,加快农村小康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开展“一推双带”活动,就是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解决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第二,开展“一推双带”活动是加快农村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核心是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根本途径是加速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推进农村工业化,是落实市委提出的“三个率先”和建设“四市”总要求的具体措施,是兴农之本、富民之源、强市之路。用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推进农村工业化,需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需要开发大项目、发展龙头企业,需要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所有这些,归根到底都要靠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民的有序流动。近年来,我市农民素质已有很大提高,但仍存在着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商品和市场意识不强、文化素质不高和致富能力较弱的问题。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着农村工业化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进程。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素质的提高是和他们生活环境的改变紧密相连的。开展“一推双带”活动,可以促使农民从传统农业中走出来,从土地中解脱出来,进入企业,走向特色农业、养殖业或进城务工经商。这一方面就在实践上把农民推向市场,推向了学习本领,提高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