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卡地亚”、“赛纳维”、“罗托鲁拉小镇”“卡布奇诺”“普罗旺斯”、“地中海”、“亚特兰蒂斯”这样的地名并非位于大洋彼岸,而就在我们身边。当前我国城市的新街道和新兴建筑,特别偏爱“洋名称”,其结果是古老传统地名的消亡和具有民族特色地名的弱化。为此,央视《焦点访谈》、《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地名洋化现象的泛滥给与了批评。网友们也议论纷纷,有人说:“老地名承载着古老文化,记载着古代的地理人文,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的根,绝不能被洋化。”有人说:“放着本国、本民族的名称不用,乱用一些外国的名字,这是崇洋媚外。”也有人说:“这不算什么,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何必抱残守缺呢。”也有人说……对于地名洋化,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地名洋化”事件素材(一)禁止地名洋化,找回失落的尊严近日,河南省政府发布第156号政府令,宣布《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经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自2013年10月15日起施行。这意味着,“一地多名、一名多写”的现象被叫停。《办法》还禁止使用外国人名和地名作地名。(10月8日《大河报》)作为一个地方性的法规,河南即将施行《河南省地名管理办法》,意味着某些“一地多名、一名多写”、地名洋化等现象将被紧急叫停,此举必将得到民意支持。当下的地名,怎一个乱字了得,由于没有相应的法规加以约束,某些地方对地名想怎么起就怎么起,领导者只要一时兴起,就随便拍脑袋,致使地名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置身大街,仿佛到了国外,这绝非夸大其词,有路边的路牌名为证。就一地多名而言,或许并不可怕,也不难统一,人们只需将习惯的称谓改变过来即可。而那些洋化了地名,要想重新命名特别繁琐,首要的是对某些领导干部进行洗脑,让他们自觉回归到中华地名文化上来,这项工作难度最大,况且重新命名,步骤很多,最关键的是要得到大众广泛认可,既要通俗易懂,又要便于记忆。国民中,总有一部分人信奉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平时只要接触到了洋文便顶礼膜拜,很不得体。其实,我们的老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博大精深,本身就值得我们引以为豪。可惜,一些人身在福中不知福,竭尽“拿来”之能事,郑州的“曼哈顿”、“威尼斯”,洛阳的“加州1885”等,只是一个例证而已,至于其他地方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洋化了路名,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我们的一种不自信,总觉得低人一等,于是用洋名给自己装装门面,借此与国际接轨。如此崇洋很可悲,河南省率先禁止使用外国人名和地名作地名,是一种顺民心得民意之举,必将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但愿更多的国民能在这个“办法”施行后找回失落的尊严,如此则是国民之幸、民族之幸。(二)盘点坑爹改地名春节将至返乡在即,不少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也达到了高潮,可是,对家乡名称的前世今生,你真的了解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很多地方在漫长的历史中几易其名。最近,在论坛和微博上,来自各地的网友自发开展了一项“坑爹地名改动”的大盘点,欢乐吐槽历史上那些千奇百怪的地名改动:听来很文艺的“汝南”现名驻马店,颇有意境的“静海”是南通1的古称,石家庄从前竟有个名叫“常山”的雅号……围观童鞋们看完后下巴掉了一地,不少人感叹:“也许你看完才知道,原来你家乡在没改名之前多么有风韵!”几个有心的网友还按照吐槽的强烈程度给这些地名评了级,看看榜单里有你的家乡吗?一、忍无可忍级1、汝南驻马店私认为这是最坑爹的一个,没有之一!要知道这可是“四世三公”的袁绍的故乡。想象一下袁绍说“吾乃驻马店四世三公的袁家公子……”2、琅琊临沂诸葛亮的故乡3、九原包头吕布的故乡4、常山石家庄赵云的故乡5、幽州保定张飞的故乡二、“仰天长笑”级1.兰陵枣庄我跟你什么仇什么怨!“枣庄美酒郁金香”,“枣庄美酒夜光杯”,“枣庄笑笑生”,英俊的兰陵王以后也要叫枣庄王了,“枣庄王入阵曲”?画风都不一样了好么……2.庐州合肥对,就是那个“庐州月光洒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