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效果研究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2),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结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19%,组间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症状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治疗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西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进行性及破坏性,其主要特征是进行性气流受限,且伴随着慢性炎症反应增加,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痰液增多,并伴随着发热、气短等症状,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西医治疗主要以化痰平喘、抗感染、抗炎症等,但治疗效果不佳。因此,本文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小青龙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2月接诊的8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2];排除:肿瘤、恶性肿瘤、呼吸衰竭、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42);观察组:男24例,女18例,年龄42~82岁,平均年龄(57.44±6.28)岁,病程1~16年,平均病程(9.17±3.11)年;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7.82±6.53)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9.04±3.2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显著性,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P>0.05)。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及患者均知情且同意本次研究。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具体包括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有效的抗感染药物、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给予持续性的低流量吸氧治疗,采用注射用盐酸溴己新雾化吸入化痰,采用多索茶碱注射液治疗支气管痉挛引起的呼吸困难,10d为一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小青龙汤治疗,方剂:党参30g,莱菔子、法半夏、杏仁、白术、葶苈子、桂枝、麻黄、白芍、紫苏各15g,干姜、甘草、五味子各10g;用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于三餐后服用,10d为一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血气指标、D-二聚体及肺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制定,分为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总病例数×100%;中医症状评分参照2002版《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细则》进行评估,包括咳嗽、咳痰、喘息、紫绀、啰音等临床症状。血气指标包括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功能指标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肺总量TLC[3]。1.4统计学分析本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行2检验,P>0.05表示数据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19%,组间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组别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对照组2P14(33.3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