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谈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VIP免费

浅谈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对策_第1页
浅谈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及其教育对策家纺城小学顾三萍流动儿童主要指6—15周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从边远地区和农村来到相对经济发达地区,包括城市和乡镇,并在流入居住地半年以上的有学习能力的儿童少年。我校学生(家纺城小学)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他们随父母打工来我们这里学习,很大一部分学生因为学习困难而产生心理问题:一、环境变化引起学习困难:流动儿童跟随亲人辗转各地打工赚钱,他们需要经常转换学习环境,由于地域差别,各地的教学进度不一致,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流动儿童往往刚适应一所学校的生活,却又要随父母的流动到另一处学习,容易造成知识结构的断层,流动学生的阅读成绩也低于同年级学生的平均水平,且越频繁流动对他们学习构成的威胁越大。二、父母知识水平低:流动儿童的父母大多学历不高且有忙于生计,他们对流动儿童学习的辅导,学习方法的指导少之又少,有的父母居然是文盲或半文盲,根本谈不上辅导,生活条件又差,他们能利用的学习时间相对较少,还有许多学生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比如,做饭、照顾弟妹、帮爸妈叠被套等。家长似乎只要孩子身体无大碍,学习成绩无关紧要,而教师的教学目标必须尽量达到,这样教和学之间就有反差啊,学生觉得学习难度就大,很多流动儿童的成绩达不到班级平均水平。三、学习焦虑:有的流动儿童学习基础较差,他们经常夸大自己的缺陷,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甚至对那些稍加努力就能完成的任务也轻易放弃。有的父母为流动儿童的学习可能付出较多财力,对流动儿童的期望较高,一旦他们的学习成绩停滞不前,父母的高期望和流动儿童现有的水平反差往往造成他们的学习焦虑。流动儿童处境特殊,同时又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难免受到影响而出现心理问题。流动儿童同样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于社会长期稳定、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因此我们国家、社会、学校等各方面要协调配合,共同关注流动儿童的心理问题。一、国家要在制度层面逐步改善流动儿童的学习条件,比如在经济发达地区给予外来务工人员一定的住房补贴,或提供廉价的租赁房,配备齐全的各科师资人员,让流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各科齐发展。二、社会要给予流动儿童更多的同情和关注:社会的同情与关注可以帮助儿童消除孤独,是帮助流动儿童适应当地城乡生活的重要举措,人只有在交往中才能相互理解,相互接纳,才能认识他人,悦纳自己,流动儿童的教育已经需要联合街道、妇联、社区、学校等各方面的力量,逐步建立社会监护体系。三、学校更要重视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在学校中,教师对待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因为智商高低、家境贫富或其他身体上的原因等而有所不同。尽量避免用“借独生”,“编外生”,“外地人”等词汇,以减少他们的尴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老师应关注班级中有进步的流动学生,及时给予肯定,使他们全面客观的认识自我,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家长会,家访,或利用家校通平台,让家长了解流动儿童目前的心理状况,让心理健康走进家庭。2015年8月13日星期四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精品文库+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小学学习各类资料大全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