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人大制度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与人大副主任三农问题的讲话汇编人大制度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人大为构建和谐社会,人大应该进行以下两方面的改革:一、改进人大代表的身份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这是中国《宪法》对中国根本政治制度安排的政体,这种安排不但符合中国人口大国的特别国情,同时也体现了以“人民当家作主”为主诉目标的中国第一代领导者的智慧和韬略,而且这种安排直接体现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人代会),在新中国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中扮演着“大海航行靠舵手”的坚定作用,虽然说新中国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也曾遭遇过无数的惊涛骇浪,但到如今世人看到的却是日新月异不断走向强大的伟大中国。因此,人们应当毫不动摇地拥护和坚持人代会这种根本政治制度安排。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既有远虑也有近忧,不但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对未来的洞悉,这才是智者的头脑。今日,中国正在朝着民主法制的和谐社会迈进,在这个重大的历史转型期,民主政治已经成了严肃的话题,换言之,代表中国最高权力的人大会的广泛民主性也就摆在了阳光之下。最近,中央党校教授王贵秀在接受某报记者采访时,针对我国现行的人大代表的构成现状,非常仔细地提出,“是人民代表大会而不是官员代表大会”的忧虑,并且认为“在它的组成人员、具体程序和具体做法上,‘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空间’,其核心指向,就是要发扬民主、提高大会质量”。王贵秀指出:现在,我国有将近3000名人大代表,“但有近70%的代表,是来自行政和企事业第1页共16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单位的领导”,这些“官员代表”,在平常的领导和管理中,一直充当着意见领袖,而每年的“人代会”,作为人民可以最直接、最有效表达意见的渠道,假如在这里,还要让官员代表人民发声,他们的代表力难免让人质疑。呜呼哀哉,这样的人大代表怎么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呢?这样的人大代表怎么会对中下阶层的人民负责呢?这样的人大代表怎样会是民主选举出来的呢?维护工人农民小商人根本利益的呼声怎么能不日渐衰弱呢?维护最大多数民众利益的政策法律怎么能不杳如黄鹤或浅尝辄止呢?人大代表的构成,直接关系到人大决议的利益向背。假如人大代表主要是由富人、政府官员等中上阶层成员所构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就很难维护好工人农民小商人失业失地群体的利益,政府的执政方向就很难与最大多数普通民众的基本利益保持一致,却很容易与富人和官僚等少数既得利益阶层的利益保持一致。其实,对人大会代表构成的身份质疑,并不是今日才有的话题,过去早已有之,只不过从来没有被高层和有关专家明确表态而已,今日中央党校教授王贵秀的表示不但引起了不少学者针对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了会期改革的设想与王贵秀先生来说有共鸣之处外,而且也与中国民间对于改革人大会代表身份结构的呼声不谋而合。这样的共同呼声告诉我们,人大会的权力承受之重已经遭到了时代的挑战,遭到了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的挑战,遭到了民主政治进程的挑战。一句话,近70%的官员代表意味着什么?人大会还是不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政体?还是不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参政议政殿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官员被称之为“大人”,百姓被称之为“小人”,假设我们仍旧沿袭这样的称谓来看待今日的人大会的代表身份构成的话,近70%的官员代表意味着人大会实际上就成了“大人会”,那么,这样的“大人会”对于“小人”之称的百姓来说又有多大的意义呢?笔者并不否认,官员代表也属于人民的一员,他们同样第2页共16页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具有人民的身份,也存在着为人民利益代言人的责任,但是,由于官员同时又具备官僚的身份,他们又必须承担为官僚利益的维护者责任。由此可见,具有双重身份的官员代表,当人民利益和官僚利益在人大会上产生冲突的时候,我们很难信任官员代表会站在人民利益一边,因为,官僚阶层毕竟是社会的统治阶层。当然,尽管并不排除两种利益发生冲突时有的官员代表仍然会选择站在人民利益一边,但这种可能性非常之小,因为,这是人性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