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产生和意义涪陵区龙桥街道中心小学校洪琼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P50-51。教学目标:(一)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三)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在学生初步认识一位和两位小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把认数范围扩展到三位小数,使学生明确小数表示的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并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及单位间的进率.教学预设:一、小数由来——游戏引入1、估一估、测一测彩带的长度。①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玩个游戏,名字叫“估一估、测一测”。老师这里有一根红色的彩带,先请两个同学上来拉一拉,同学们估一估这根彩带长多少米?师:谁愿意当“揭秘大使”来测量一下,揭示正确答案2米。请猜对的同学挥挥手。②师:这儿还有一根绿色的彩带,再来估一估,它有多少米?这回谁愿意上来量一量,揭示正确答案90厘米。)师:老师刚刚说了,要用“米”做单位,谁会用“米”做单位来表示90厘米?用分数、小数表示。)2、揭示小数的产生:师:刚刚在测量绿色彩带的时候,得到的结果是90厘米,如果要用“米”做单位的话,就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像这样得不到整数结果的例子在生活中有很多人们想到了用分数、小数来表示,于是小数便产生了。)(板书:小数的产生)(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小数)3、了解小数的历史:师:小数是我国最早提出和使用的。早在公元三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微在解决一个数学难题时就提出了把个位以下无法标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小数的名称是公元十三世纪我国元代数字家朱世杰提出的。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直到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克拉维斯首先用了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二、小数意义——有序探索1、探索一:一位小数的意义(刚才我们在用“米”做单位表示90厘米的时候,可以用分数,写成9/10米,也可以用小数,写成0.9米,可以看出分数和小数之间有一定的联系,那么分数和小数之间有怎样的密切的联系,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借助一样工具——米尺。)(仔细观察,我们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一份是多长?如果用“米”做单位,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师:1/10米表示什么意思呢0.1米又是什么意思呢?(这样的3份是多长?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7份呢)师:3/10米里面有多少个1/10米呢?0.3里有多少个0.1米呢?师:观察这些分数有什么相同点?(板书:分母都是10)观察这些小数又有什么发现?(小数点后只有一位数)师:小数点后只有一位数,这样的小数是一位小数。你能列举出这样的数吗?师: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这些一位小数的分数,分母都是10,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师:(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写成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2、探索二:两位小数的意义师:(大家再观察,老师把每一份,也就是每1分米,再平均分成10份,那么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现在的每一份是多长?这样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小数表示呢?)(这样的3份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分别是多少米?6份)请大家独立完成在书上。抽生交流。师:你能观察一下,发现了什么?又能列举,并用一句话概括吗?请大家小组讨论。(讨论,交流)师揭示:(这次写出的数据,都是小数点后有两位数,这样的小数是两位小数。写出这些小数的分数,分母都是100,也就是说,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写成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板书:100)3、探索三:三位小数的意义(接下来再来看,刚刚是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现在把每一份,也就是每1厘米,又平均分成10份,那么把1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一份是多长?如果用“米”做单位,用分数怎么表示,小数怎么表示?鼓励小组讨论)(这样的6份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13份呢)揭示:(我们来观察这些小数,小数点后面有几位数?这样的小数我们叫做三位小数,写出这组小数的分数,分母都是多少?也就是说,分母...